含笑收获眼泪

人越多越安全?不,恰恰相反——读《影响力》(四)

2020-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树一棵

上次去逛春熙路,看见一家卖流沙土豆的,门口排了超长的队伍,我和朋友一时兴起,觉得反正也没事儿,这么多人排队,恐怕他家土豆真的比别家好吃。

我们满怀希望地排了队,刚排好,就有一个拿着pos机的销售员来让我们扫码付了款,于是我们开启了耐心地等待之旅。

只是,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排就是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啊!前面就二十多个人!我们缓缓的挪动脚步,走到前面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根本不是那些人买得多,而是因为一锅就只有七八份,一锅还得花二十多分钟。天哪,我当时就想,要不是付了钱,我铁定走人!排队的估计下一次再不肯花时间去排队了。

流沙土豆

这家老板真是运用了非常高明的销售方法,故意慢吞吞的,还让人提前收钱,营造多人排队的假象,让人误以为他家的土豆好吃。

他利用的就是社会认同原理

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影响力》第四章

在这里,长长的队伍就是按键,播放了人们去排队购买的磁带。

就像以前看《家有儿女》《爱情公寓》,里面会插入“罐头笑声”,我们虽然知道这个不是正在看电视的人发出来的,但你听到了,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跟着笑呢?

再看一个会议,一次颁奖,一个节目,只要有一个人开始鼓掌,是不是不由自主地跟着鼓掌呢?

西奥迪尼在书中说:“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能运作的挺不错,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形式,总比跟他对着干,犯的错误少。”

它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给我们带来便捷,减少思考的过程,可以直接条件反射。但有人却用这个原理在牟利。

比如电商在网络上刷好评,比如电视广告上的很多普通人对商品的赞美。

“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种情况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甚至害了一个人的性命。

书中讲了美国的一个谋杀案。

1964年3月,一位20多岁的姑娘,深夜下班回家,在住所在的街道上被杀害。袭击者攻击了用了整整35分钟,才最终夺走了他她的性命。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发生喊救命。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8名邻居从公寓的窗户里眼睁睁的看着,却睡都没有打电话报警。

是因为这些人冷血无情吗?是这个社会冷漠吗?他们都麻木不仁?

不是的。两位纽约心理学家比布•拉坦纳和约翰•达利推测:“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所有人都在观察别人,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别人也在观察自己的行为,于是形成了“多元无知”的状态。“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与此同时。

我们会发现,面对紧急事件,并不是“人越多就越安全”,而是恰恰相反。

比如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人倒在地上,所有人都在观察周围人的反应,迟疑着没采取行动。越迟疑,就越不会有人伸出援手。并非因为人们冷漠麻木,而是受到了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

那如果有一天,这个倒在地上的人是你,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锁定一个具体求助对象,拉住他,请求他帮助你,你获得帮助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

社会认同原理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给自闭症的孩子看同龄孩子玩耍的视频,他也会慢慢去跟同龄人玩耍。比如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风,会影响到后进生努力学习。

知识就是一把利剑,是好是坏,全看执剑之人怎么去用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