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作文课,学生不喜欢才怪
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题,最忌讳的是写那些既老套、又空洞的作文题。
比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让我感动的瞬间》等,这样的作文题,需要学生寻找素材,而学生恰恰缺乏素材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因此,他们看着这样的作文咬半天笔头,还是写不出开头。
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写熟悉的、具体可感的作文题。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今天晚上我就给六年级的孩子上了一节这样的作文课。
这节课作文题是《我和零食的故事》,只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源于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吃零食,每次来上课都会带零食过来。我想这样的话题,他们一定有话可说。
上课前,我准备了一包薯片,班里15个孩子可以确保每人分到一片。我把那包薯片提前放到讲桌的抽屉里,学生是不知道的。
上课开始了,我是这样导入课堂的:同学们喜不喜欢吃零食?大部分学生回答说喜欢。我接着问,那大家说说喜欢吃什么零食?班里一下像炸开了锅:薯片、辣条、汉堡、薯条------都是他们的最爱。我顺势引导他们就写薯片,用不少于50个字来描述薯片,限时五分钟。
有的学生和我开玩笑说:“”老师,好久没吃薯片了,味道已经忘了,写不出来。”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薯片,班里一下沸腾起来,接着我提出了要求:拿到薯片后细心观察,看看薯片的形状,厚度,颜色等,还要写出味道。班长很快把薯片分下去,每人一片。
孩子们手里拿着薯片,仔细观察,还有的女孩子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小片,放进嘴里慢慢品尝,孩子们按照我的提示从薯片的形状,颜色,味道几个方面开始写了起来。五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大部分孩子完成了片段写作。
有的孩子这样写道:“椭圆形的小薯片像一只金色的贝壳,作料像一粒粒的沙子洒在薯片表面,轻轻地咬一口,那种碳烧的脆香味瞬间溢满了口腔,美味极了!”由此可见这个学生观察很仔细,把薯片上的细沙一样的调料都看到了,并且描写得很生动。
写完了喜欢的零食,就要写与零食有关故事了。
点评了几个学生的片段描写后,我接着引导学生,让他们讲讲与零食有关的故事。我问学生,有没有偷吃过零食?这下班里又炸开了锅。孩子们的思绪瞬间被打开了。
很多孩子讲得眉飞色舞,有的说小时候在超市偷吃过零食;有的说春节时候,家里有很多零食,妈妈怕他吃多了零食不肯吃饭,就把零食藏起来,但每次他趁着妈妈不在家总能找到零食;还有的孩子说上课时候趁着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瞬间,把糖果塞进了嘴里-----听着他们讲着偷吃零食的故事,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鼓励学生说,你们刚才讲得非常好,就把刚才讲的故事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因为是“偷”吃零食,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喜欢吃的零食的部分已经写出来了,与零食有关的故事讲出来了,零食与故事之间如何才能衔接自然呢,我引导孩子们学会写过渡段,加上过渡段后,整篇文章就“初具规模了“”。
最后我又引导孩子谋篇布局,把整篇作文的结构帮他们整理出来,供他们参考。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写出自己喜欢的零食;然后对喜欢的零食进行描写;接着写出过度段,引出偷吃零食的故事;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这样的文章结构非常清晰,文章的骨架搭好了,孩子们又有内容填充进去,所以我要求他们写500字以上,孩子们都表示有信心完成。
下课的时间到了,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
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传统的作文课堂,我们喜欢过多得给孩子们讲授作文的方法,方法讲多了,作文课堂就往往枯燥了。其实方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粒火种,快速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这样的作文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