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思?让自己保持耐心?
2022-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拿笔的文子
理解孩子表达的目的真的是好难,考验父母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我们很难在没有这三个意识在的情况下真正的探寻到孩子的真正意图。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想要把书上感觉很正确的方式方法拿到生活中真的不容易,但成为习惯的时候就没那么难了,把知识变成可视化,把可视化变成照做,重复的照做就在慢慢的成为习惯,习惯久了就会真的成为我们的气质,语言习惯,成为我们的品质和素养。孩子自然被言传身教了。
所以在日常中孩子的行为激怒我们时,先看到他在干什么?是在寻求过度关注?寻求过度的权利?在报复?还是在自暴自弃?从表格对照我们的行为,端正我们的行为,去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他想表达的真正意图,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每一个我们认为的错误表达方式都有有效的鼓励方式。并且任何一个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归结核心是:当孩子在寻求过度关注时,去建立规则;当孩子是在过度的寻求权利时,自己及时退出,让孩子参与问题的结解决;当孩子在用报复性行为时,我们去有足够的耐心表达理解,给到孩子爱的语言和关怀;当孩子在自暴自弃的时候,去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应对方案里是有共通之处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去解决,也并不是固定死搬知识的,我们只有让自己带着核心观念的尊重、合作、理解和爱的心意,才会让这些知识发挥作用。
行动:
把错误行为表可视化,对照生活中孩子的行为,带着初心去建立合适的自己的对话和相处体系,去有效的沟通和沉浸。
#文子正面管教的思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