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陪伴--《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2》

2021-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雪hh

    每一个父母都会惊叹于,孩子竟然在纸上完成了漂亮的涂鸦,而且是在没有人教授的情况下。不禁惊叹: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艺术天赋!为了不埋没孩子的天赋,要找一位好的老师来指导……然而惊奇的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绘画了,甚至不会绘画了。

到底该如何教孩子绘画呢?

孩子就是艺术家,顺其自然的为孩子创造绘画的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进行绘画,才是最好的。因为,绘画只是一种表达活动。 而美术教育应该是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而成人一旦教孩子画画,孩子会被成人画的东西吸引。但是到了孩子应该独立画画的阶段,就只能模仿成人教授过的东西,而不能自由自在地画出用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作品了。这样的孩子,由于画不出自己的画,只能复制成人教授过的东西,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无法体会自由表达的喜悦。也无法画出创造性的作品,更容易变成不喜欢绘画的孩子。

孩子就是艺术家

学龄前儿童的画,需要倾听。

一岁,涂鸦从画点开始,接着是螺旋状的涂鸦,都是单纯的手部运动,在探索用手运动在纸上留下痕迹,只是无意义的涂鸦。

两岁左右,开始进行有意义的涂鸦,在绘制完成后,为自己的每一个线条和圆圈命名。有可能一个点就是一个苹果,当你说它像面包时,儿童还会顺着你的话说它是面包。

三岁左右,开始在绘制前思考意义,一边画还会一边自言自语自己的绘画。不再像两岁前一样,画完才为绘画命名,而是在绘画前思考自己要画什么,画成什么样子。

这个时期,可以通过真实的经历和社会活动,来用语言引导,促使孩子们进入绘画活动的热情,起到动机形成的作用,让孩子们欢快的开始绘画。语言能够把不在眼前的事物描述得就像正在发生一样,这是语言描述所具有的能够传达印象的力量。而动机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是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的方向。如果动机形成成功的话,孩子就会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要想让孩子们绘画,巨大的感情能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来提高投入感,注入丰富的情感。正是脑海中鲜活的、属于自己的印象,才是能够客服形式主义固定模式化表达方式的唯一契机。如果想回答一幅儿童的绘画是否“美丽”,看它是否被孩子注入情感就可以了。

四岁到六岁都是在以自我想象来绘画,六岁到九岁开始画出一看就懂的画。九岁以后,开始朝着成人阶段绘画,这个时候才会画出和真实世界一样的绘画。进行绘画技法的学习比较好。在九岁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孩子的画面具有故事性,进一步要求孩子画出,不需要文字说明就可以让人看懂的画。

孩子的画,需要鼓励和倾听

为每一幅作品打上满分,甚至1000分,认真的倾听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专注的绘画,更愿意表达。有仪式感的为作品进行装裱,展示,也是一种更深层的鼓励。

让孩子的绘画回归自然

看完整本书,教授孩子绘画,简直是太简单了。那就是不教授任何成人的技法,只是鼓励和陪伴。

九岁前的美育:
1.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玩水和沙子,用身体去感受大自然。
2.为孩子提供绘画的环境,准备好很多的纸和画笔,让他们随手可以拿起画笔来绘画。
3.用语言来引导孩子进行绘画。
4.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在他愿意讲述的时候。
5.为每一幅作品打分,100分或者1000分,任何夸张的鼓励都值得。

九岁后孩子进入“成人世界的绘画”,开始画出真实的世界,再来学习技法,创作不需要用语言表达,完全依靠绘画表达的作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