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班级自治的看法和前景
(注:本文由River班级董师魁所做,参考政治学科的作业而写)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以来,一场独属于我们的豪赌,踏上了大河之路。我们不一样,我们不仅代表着贞元的最高年级,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意志的存在。这次好赌围绕一个词展开,那便是自治。七个月的班级运行,从始至终都围绕自治展开。可能结果不尽人意,但作为一条必经之路,其伟大是不言而喻的。而通过与政治学科老师王群的对话和政治学习,我想发表一下对班级自治的看法:
首先就是班级的因素组成和合理性。很显然,River具备一间教室最基础的人员,老师和学生。两者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自治因素,老师和学生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性质。当然,学科老师承担者授课职责,导师承担未来求学道路指引职责,这是恒定的。但存在三位老师,在七个月的运行中有其余重要作用。武老师作为前班主任,对于River来说仍然具备不小的威望。同时,因为特殊的心理学经验,可以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价值意义的引领。她不仅是辅助,同时也是一个褒义的导火索。其次是星星老师,尽管我们尝试创新自治,成文规则中不包含班主任,但仍然会有老师成为这个位置的化身。星星老师很好地将她带班丰富的经验与极为强悍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带入到了班级管理中,加上有很强的底线意识和要求,可以说是各位River们的下限。然后就是王校。作为校长,面对自身学校里程碑式的开创高中,必定会在无形中主导这所班级的未来朝向。不仅是数学学科,王校底蕴深厚的思想,是我们敢于向前走的底气,为我们去除了更多不确定性。
接下来就是与老师一起合作的学生。以我来看,班级自治包含分权的概念。而分权一定会伴随合理性的问题。为什么是这个人?为什么是那个人?一共源于两点。1.经过正当程序的选举;2.个人力量强,具备不容置疑的榜样和率先作用。除天赋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新教育系统中存在多年,如洋、粟、凡、晓等人,韧性更足,处理工作有优势。他们共同组成理事会,交流沟通的同时各自负责一个部门,比如内务、外联和影响力联盟。在这一体系外还有小组值日和小组自治的制度,轮流交换。这一体系形成的时间不多,但仍然是当下最好的。
其次就是班级该如何做得更好。第一点,作为组成班级的一员,要舍弃“与团体摒弃一切关系”的想法,与团体共进,跟上节奏步伐,完成最崇高最具代表性的大河之梦。第二点,现在的问题依旧很多。包含多个方面。首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老师的权力?如何精确的协调并完成合作,一定是最基础的。其次,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习惯?事实上,我们仍然没有脱离原始班级的性质。我们还不习惯在这样一个分工明确,能体现自己意志的时刻生活。一项安排一项工作,我们仍然习惯报告老师,而没有把精力放在最需要知道的同学们身上,导致组织和管理的混乱。因为这两个问题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心可能是麻木的,对于班级的事情只想不做。只有解决完这两项最基础的,才可以共同解决第三个问题:规则制定。在一个体制中,规则的产生一定是团体伴随整体团结和互相妥协而形成的。没有针对权力的处理和习惯的养成,很难形成成文的规则。我们在规则中成长,也在规则中发现问题。而在规则中发现的问题就会使我们面对第四个问题:如何根据问题更加进一步的优化规则,完成更好的自治。这是进一步的凝聚,也是进一步的妥协。提问题的人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矢。River 一贯的良好氛围大概率会抹除这一因素,但不可忽略。
七个月有七个月的成果,我们至少完成了尝试,使得自制有形,保证了下限。但问题的出现显然可以证明我们可以更完美。班级自治所引发的危机,会造成多种不合理的安排或者计划流产。同学们的精神和精力资源难以调配。这也使得我们一直无法有更高的班级朝向,而围绕底线问题摸爬滚打。但完成这样的底线何尝不是一种优势呢?当然,我们肯定不能止于此地。发展契机有无数,可能性也有无数。或许这七个月也是一种对制度合理性的证明。在此我更希望大家可以主动参与到自治当中,其同并进,并针对四个主要问题进行剖析讨论,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高中可能仅有三年,但大河永远迸发着那生生不息的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