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想法

《金阁寺》是三岛暴烈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2021-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十里荷塘秋水长

出生于日本穷乡僻壤的少年沟口,天生结巴,自幼孤僻,在父亲的影响下常常幻想金阁的美。父亲去世后,他遵照遗愿成为金阁寺的僧人。正值战局恶化,他幻想金阁将毁于空袭,悲剧性的金阁将更加美丽。但战争没有波及京都,他的幻想落空。住持供他上学,他在学校结交了品行不端、脚有残疾的柏木。

每次他想作恶,金阁都会在心中阻碍他行动。在得知好友鹤川死亡的真相、撞见住持的不良行径之后,他下定决定要毁掉金阁。终于,在一个雨夜,他将金阁付之一炬。 

《金阁寺》是三岛暴烈美学的集大成之作。他曾说:“我写《金阁寺》是要探讨罪犯的动机。仅仅靠‘美’这种浅薄愚昧的观念,就足以成为他对国宝纵火的犯罪动机。另一方面,要在现代生活下去,相信一个愚昧浅薄的观念并将其敷衍为生的根本动机,这完全可能。”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一九四九年出版《假面的告白》,在文坛确立新进作家的地位。他的一生著作颇丰,创作了四十部中长篇小说、二十部短篇小说集和十八部剧本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持续再版。

他曾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日本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金阁寺》《潮骚》《丰饶之海》等。很多人是借由《金阁寺》明白了什么是暴力美学,也就是日本说的暴烈美学。暴力美学主要是在感官上,使暴力以美学的方式呈现,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具体的不舒适感,个别时候甚至觉得毁灭性的画面充满了悲怆的美丽。

《金阁寺》里的少年沟口,一直幻想的对于金阁寺的毁灭就是如此。每一次,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是面对让他困扰的情形,他的面前总是会浮现出金阁的影子,睡觉前也总是要跑到金阁面前正面对着金阁再看看,“金阁在黑夜里纹丝不动”,可是站在它面前的沟口却发出了粗鲁的呼喊,很像是诅咒:“总有一天我会制服你!不让你再打扰我,我要让你为我所有!你等着吧!”金阁在这里就像是一个必须要被成长的少年沟口制服的象征。

三岛由纪夫也是日本首位诺奖得主川端康成心中的天才作家:“我得的诺贝尔奖应该颁给三岛。像他这样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大概两三百年都难遇一个。”

《金阁寺》是部很好的作品,小说最后写沟口纵火之后,跑到了远处遥遥观望着着火的金阁,看不清金阁的轮廓,看见翻滚的浓烟和冲天的火焰,沟口感觉自己像是一只逃跑的野兽,他想自己要活着。这一刻,会让读者为之动容,这个画面的悲伤和悲怆的美感和少年的心声混在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还专门收录了独立书评人陈嫣婧的评论文章,结合三岛的成长经历,深度地剖析了《金阁寺》的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是很好的文化的普及和交流。(完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