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采访金庸:怎样理解武侠?
一直特别喜欢看采访人物类的节目,恰好发现这个系列的视频也出版成书——《围观名人故事:鲁豫有约系列》。
这本书的第一个人物,可以用诗来表达: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怎样理解武侠?
金庸老师是这样说的:“武侠之人是有侠气的,不会武功的人也可以有侠气。侠气就是帮助别人,像雷锋这样,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
金庸大师不愧是大师,格局之大。曾经我以为有侠气的人必须要会武功,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原来,侠气不一定要会武功,侠气就是有一颗善良之心,像雷锋一样去助人为乐。
从采访中,知晓了八十四岁高龄的金庸老师,尽管已经家喻户晓,财富自由,依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远赴剑桥大学进修读博士。
金庸老师认为当学生比当老师好,因为学生能不懂就问,所以他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学生。有学生要签名拍照,他这样解释:我现在的身份是学生,不是作家。等我不做学生的时候,咱们再一起喝咖啡,以作家的身份去签名。
在学生时代,金庸老师被学校开除过两次。一次是中学,教导主任无缘由地骂学生,因为写了一篇讽刺老师的文章被开除。一次是大学,学生见到蒋校长要马上起立立正,而且脚一并,还得碰出声。当时正在跟德国打仗,金庸老师形容这个行为就像法西斯喊希特勒一样。学校说这是对蒋校长的大不敬,怎能如此形容呢,开除。后来,长者接见金庸老师的时候,笑着问开除的事情。
一般人认为被开除是黑历史,不想提及,自信的人,谈及过往依旧谈笑风生。金庸先生会见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其气场格局非常人所能及。
有人说,金老先生适合当外交官。当年撒切尔经过香港的时候,在港督府希望金先生支持英国人不要归还香港。
金庸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主张香港归还中国。因为第一,香港本身就是中国的地方,当然应该还;第二,当年条约签了九十九年,现在到期了,你怎么可以不守信用?她一看跟我没什么好谈的就不谈了。”
当然,老先生一生热爱自由,说没去搞外交并无遗憾。因为外交官的纪律比普通人严得多,来去不自由。
每个人,都有一个地方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老师南下香港,在这里,先生抒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关于武侠小说:金庸老师说写武侠小说是为了写人性,他企图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他认为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关于做人的道理:他鼓励世人在历史的激流中保持自我,找到个人的生存及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