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桃花源也
你到过袁了凡的故里吗?一个叫陶庄的村子。那日,我到嘉善参加分湖书友会,东道主安排我们到陶庄走一走,看一看。要知道,《了凡四训》仍是立世法宝。
当我进入陶庄村口,就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太好,陶庄,成熟的水稻金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稻谷香。不知道为何我想起了已故的父亲,他曾经对我说过,要吃上一碗白米饭不容易的啊!在水稻成熟的季节,我总会想起父亲,总会想起父亲饱经沧桑的脸,还有无论怎样富裕,一定要懂得珍惜。
我不知道父亲可知道了凡,不知道他读过《了凡四训》吗?但父亲的勤劳和俭朴,真的与“了凡四训”一脉相承。
几百年前,了凡在这里默默地思虑,在这里款款地歌唱,如今他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①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②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这里,有“袁黄故居”,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号了凡。虽说残存的“袁黄故居”没有像样的房屋,但这些破旧的房屋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物质,最重要的是《了凡四训》这个“精神财富”被传承下来了。

这里,有一座石桥叫流庆桥,这回我们分湖书友会二十几个人在流庆桥合影了,希望我们的这一张照片能像流庆桥一样流芳百世。
这里,还有一座石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它叫积善桥。了凡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呵,我与文化大侠范笑我在积善桥合影了,以往他《笑我贩书》,而今我“多多益善”矣。

然后我们寻访至南社社员周斌故居,竟然在故居门前发现一棵长的很高的楝树,顿时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因为早先我出版过一本书,书名就叫《青青楝树果》,这本书有上海名家曹正文作序,1999年第三期《东方明星》推荐了此书,有亦然老师写我的文章《送你一眼“憨憨泉”——记青年散文作家蒋坤元》,还有两个版面发我一组十篇散文《蒋坤元散文作品选》,要知道这是一份面向全国的杂志啊!那期杂志封底还是我的,有我的照片,还有推荐我的一首诗:
携着乡野鲜活的气息/带着憨憨的纯朴和真诚/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青年作家蒋坤元/把一幅幅现代农村的风俗画/捧到你的面前/这就是《青青楝树果》——/一部画一样美的散文
——让我们心存感激吧,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句话,或一本书影响过我们!

现在你们知道了,是王慧骐老师捧红了我,让我这一只丑小鸭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