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谈谈小说代入感与因果循环给人带来的情绪

2023-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故乡记忆

  注意看!你是一只小鸟,翱翔在天空得意地鸣叫!忽然,你被一张血盆大口吞没,留下的是无尽黑暗与海水的激荡,一股恐惧的窒息感涌上心头,让自己有些喘不过气来,一股海浪拍打过来,压抑和害怕让自己感到无助,渐渐地自己陷入了沉睡,没了呼吸......

  镜头拉远——进入上帝视角:一只海鸥在大海上空盘旋,欢快地呼唤同伴,煽动着翅膀发出一声声地翁鸣,一条巨大且又黑乎乎的鱼跃出水面一口吞下正在飞翔的海鸥!海鸥进入了大鱼的腹中,一同伴随着黑乎乎的鱼栽进去了大海里......

  我们在许多视频里开头就会用“注意看”这个关键词!这样说就是要把读者带入镜头里,让读者更多用户能专注进去看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我们称之为“代入感!”

  我们很多人写东西不知道什么叫代入感,怎么设计代入感,怎么能让读者沉迷其中?

  平平的开头,没有修改和修饰,是很难让读者读进去的!还有,过于精雕细琢的辞藻,高深莫测的词汇也会让读者跳戏,让读者想起来还有其他事情要办。那我们的内容阅读完整率很差不说,还有未来要展现出来的内容对读者没说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我曾经讲过代入感写作提过了多次,这里我不想提了,我们来讲如何设计代入感?

  例:我被野狼追赶,迫不得已跑进去了一个黑幽幽的山洞,站在空旷的山洞口根本什么都看不见里面,黑洞洞的山洞一眼看不到底,冷冷的洞口吹出冰凉刺骨地冷风让我不由打冷颤。野兽见到我跑进了山洞口,立刻转身吓得惨叫“嗷”地一声就跑了!

  大家出来剧情探讨:这个剧情有没有代入感?有吗?有!我们是读者,也是第一人称,是以第一人称进入山洞的主角,我们内心会有一丝丝恐惧的情绪会产生出来,同样也会思考为什么野狼见我进入了山洞之后就吓得掉头就跑了?难道这个山洞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难道这里是更大更厉害野兽的老巢?

  有了这层共鸣和吸引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做设计代入感了!作者会思考在想什么?我们要把读者的思维和思考的问题,要以尽快且精彩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眼前。不必着急给读者结果,一定要让读者感受整个设计代入感的过程中来,也不要马上告知结果或者反馈结果!如果反馈了结果,故事刚开头,读者就没有读下去的兴趣了!

  感受有了,身临其境有了!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恐怖,可怕,寒冷,怀疑这几个关键词正是主角此刻的感受。作为作者来说,肯是想要把这几个关键词进一步延伸还是果断放弃写恐惧?

  这两个选择都没有错,都能呈现精彩的结果。但是读者期待的是想知道黑洞里面是什么?为什么会让野兽到了门口会害怕?为什么主角站在洞口会感觉的刺骨的寒冷?

  每个关键词都是一种情绪的设计,也是代入感的设计,让更多读者愿意探索进去,想看到这个山洞里到底是什么?

  我们再来分析读者心理,写山洞里什么都没有比写里面有更加精彩!没有是永远未知的答案,这个悬念会停留在读者心里!如果交代了答案,那读者会丧失读下去的心思。

  这就是我们与名著及销量比较好的小说之间的差距。因为我们没有想好怎么设计这个代入感,读者看完之后反响平平!高手会留着一个开放的结局,给读者一个无限的遐想,也许写到结尾也没揭秘洞里到底是个啥?

  这就是设计代入感,让人一步步不能自拔愿意读下去,就像玩王者农药一样,让你在几分钟之内入瘾!如何让读者对你的作品有瘾,能愿意想着去读一读,这剧情到底是怎样的?读者心中已经种了草,这就是一种成功。希望我说明白了这个层的意思,以上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我们来谈谈因果循环给人带来的情绪,这也是要设计的!

  前两天,我看了几个朋友在写《如果大雪封门》情节设计分析的作业。估计学习之后的课堂作业,我没有时间去听,事情太多了。我看了一些情节设计设置了因果,我很有启发。

  虽然我没有听这一堂课,大致能明白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候的初心,对初学小说的人是非常有帮助的,没有因果就没有剧情的发展,也没有主人翁去做一件事的动机,有了动机和行动才会有结果,才能酝酿处更多矛盾和冲突。

  放大冲突和让人物鲜活不是写小说的目的,解决冲突,让事情圆满完成,男主女主最后一吻定情才是众多读者要看得结果,这也是大多数写作的套路,小说的结果肯定是希望有人满意的。

  在80-90年代早期的影视作品,很多时候都是开放式的结局。尤其是电视剧,看到大结局的时候当观众没有看到自己预想的结果,留下一片断头戏的时候,编剧和导演以为是高雅了,但粗俗的观众们几乎跳起来破骂导演和脑残的编剧,写故事也不写个清楚的结局。

  想想我写微故事,也不知道多少人在心里骂了,从来不给一个结局。其实,生活远远没结束而已,只要主角还活着终究会更多意想不到的结局。

  回到话题,我想说的是如何给到因果的一些情绪?我们不是像旁白一样给人平淡的情绪,而是读者在读我们作品的时候一直保持着什么情绪?我们是需要设计的。

  比如我的微故事,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平淡开头,到最后的时候反转和猝不及防的结局,这是我想要看到的。熟悉我的读者都会有防备的心思去想,这个小说结果肯定是和开头有很大反差的。心理早已经做好了预期,时间一长就知道了结果肯定是相反的。

  不习惯这种手法的读者肯定会惊艳到,结局还能这样?新读者是没思想准备的,是一脸平静地去阅读,这也是一种情绪。那些经常来看我作品的读者,他们是嘴角上扬的,就要看到包袱是怎么抖的!

  同样,我们去看岳云鹏的相声的时候,观众们不可能是苦瓜脸去听,而是嘴巴上扬的去听,这样的情绪很容易融入进剧情里,能深刻的引起共鸣的反思,就相当于随时做好快乐的准备。

  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设计剧情因果,我们要考虑读者在读这些剧情推动时候,他们是什么样的情绪?

  销量很火爆大头部的小说读者为什么愿意去买单?那是因为读起来很解气,很爽!这些都是一种情绪。

  余华的《活着》给读者大部分是一种很压抑的情绪!但是文字和剧情里并没有描写太多这种情绪,但都不影响它是一本名著。钱钟书的《围城》给我感觉是前半部分是欢快,中半部分是平实,后半部分有些荒诞的情绪。

  我们想要给读者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读完这一本书?这本书情绪基调和风格就可以定下来了!

  这一章是我们给各位作者们在创作时候整理出思考的地方,让自己可以尽快地去掌握自己的创作风格。

      今天就写那么多吧,感谢各位简友的支持,大家觉得有用,请关注我们工具文写作文集《写小说那些事》

网图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