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绵长而持久的快乐,你得懂点儿心理
一个人,如何会产生心理问题,又如何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与其说是困扰,不如说,它就像一个谜题一样,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产生解开它的兴趣。
前不久,我看了《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才知道,原来哲学讨论的议题也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哲学家们之所以思考那些复杂的烧脑的哲学问题,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去解决人类的幸福问题。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你觉得人生充满意义,你的存在充满意义。
那么,又是什么会阻碍幸福?那就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创伤、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等,数不胜数。
如果说哲学是为了给全人类谋福利,找所有人都适用的公理,那么,心理学就是为了给单个的人解决这些障碍而发展出来的学问。
知道了这两门学科的大方向之后,我对它们的兴趣也就愈加深厚了。
就在最近,我刚看了一本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名叫《心理治疗艺术之经验式治疗》,对催眠式的心理治疗有了点了解。
image这本书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医学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嫡传大弟子****杰弗瑞·萨德写的一本书,书中整理了很多关于艾瑞克森的系统学识和理念,也介绍了不少他们两人的催眠治疗案例。
这本书是写给心理治疗师的,相当专业,我们普通人有些看不明白,但是这不妨碍它的有趣,并且,我也从中吸收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01.催眠是一种强化体验的方式,而不是治疗的根本
催眠是一种很神奇的治疗方式,一般人听着总觉得玄乎不靠谱。但我查阅了一下艾瑞克森的资料之后,发现他真的很神奇,是个天才般的治疗师,奇迹般地治愈了很多被认为“毫无希望”的病人。
杰弗瑞·萨德,作为他的弟子也非常厉害,目前是世界著名的大师级治疗师。在《心理治疗艺术之经验式治疗》中,他说“催眠是一种主观现象,只有通过个案主观认定才能决定是否他在催眠里。”
也就是说,是否被催眠,除了被催眠者自己谁说了也不算。这让我想起《心灵捕手》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幕讲的是男主角在接受催眠时开治疗师的玩笑,把治疗师气得拂袖而去。看了这书我才理解,因为如果一个人根本不配合做催眠,那么治疗师也很难开展工作。
但是当然,富有创造力的催眠大师,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引导病人配合催眠。在他们的治疗方法当中,催眠只是治疗的其中一个步骤而已。它是一种强化体验方式,让人深刻地体验到一种治疗师想让他体验的感觉,比如恐惧,比如快乐,都有可能。治疗师既可以通过催眠找到病人的症结所在,也可以通过催眠让病人体验去掉顽疾之后的舒畅。
02.治疗是激发潜在资源和弥补缺陷、制造平衡的过程
有一例艾瑞克森治疗过的案例“飞机恐惧症”,非常有意思,充分说明了治疗师是如何激发病人的潜在资源的。
image一位女士来找艾瑞克森治疗,提到了自己的飞机恐惧症。她因为一次飞机失事经验,从此开始害怕坐飞机,一旦飞机飞上天之后,她就开始出冷汗、颤抖,一趟飞机下来,衣服能够全部汗湿。而且她每次走进飞机都没问题,飞机一落地她也就没事了,只在飞机上天之后就开始这样。
艾瑞克森就开始以催眠的方式给她治疗,因为这位女士有想改变的决心,所以非常配合。
在经过催眠让女士重现自己如何恐惧、害怕,以及在各种话术引导和观察中,艾瑞克森了解了一切。然后,他使用了转移痛苦的方式,让这位女士在催眠中,把她的恐惧转移到了一张椅子上。之后,等她离开后,他又让人把那张椅子拍了三张照片,三种风格的照片,并在后面写上恐惧症安息在这个椅子里的话语。他把照片寄给了这位女士,从此,这位女士就能正常地乘飞机了。
再后来,艾瑞克森又约见了这位女士,把她另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并一并解决了。原来除了飞机外,她还不敢坐电梯,但她却不把它当成问题,也没对治疗师说,是艾瑞克森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她的问题是害怕一切悬空的,看不到明显支撑物的封闭空间。这包括飞机、电梯,还有开到一座高高的吊桥中间的汽车。
后来,这位女士在经过治疗后,就可以充分享受任何一段旅程,不再害怕坐飞机和电梯,但是,她的恐惧其实还在,就在那三张椅子的照片里。她每次看到照片还是会觉得非常可怕。
这是一个改变个案自主选择,替换她的恐惧的典型案例。催眠的过程就唤醒了这位女士内在的意识和力量,让她能够做出改变,把恐惧的对象转移到了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方。
03.要解决问题,先要评估一个人的心理系统
艾瑞克森的催眠神乎其神,非常天才,但是,正因为他如此天才和特殊,所以他的学生很难从中模仿,再现他的神技。
可是,他的做法显然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可能只是在每次治疗前就在内心非常迅速完整地对病例有了系统的判断并做出治疗的计划。
为了能够把这个过程呈现出来,他的大弟子杰弗瑞总结了一套评估心理系统的分类方法。
image他把这个评估方式分成两大类:
☆(1)内在心灵层面
内在心灵层面考量的是一个人习惯使用的感知运作系统和思考运作系统。
在感知方面,一个人有可能是内在、聚焦、偏向视觉的,什么意思呢?内在就是这个人更习惯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太关注外界事物。聚焦就是他总是只盯着一处,散焦就是定不下来。偏向视觉是指更倾向于注意到眼睛所观察到的东西。
在思考运作方面,也很有意思。
线性和随机也是很容易识别的,有的人线性明显,有条有理,有头有尾;有的人就会跳跃性思维,别人很难跟上节奏。
强化和弱化的区别是,强化会略带夸张,强化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相反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就是弱化的表现。通常强化和弱化是一对互补,容易结合。但相处时间久了也容易产生矛盾。
特殊化会专注事物的细节,一般化会习惯性地看待事物整体。
创造/删除/扭曲,是指对于经验的改造方式,有的人会生生创造出一种回忆,或者删除不好的回忆,也可能扭曲那个回忆。
☆(2)外在人际层面
外在人际层面要看一个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出生背景对一个人的性格也会有影响,限于篇幅限制就不作展开。我想介绍的是两种,责怪方式,以及在上下位者的概念。
image责怪方式很典型,很多人一有问题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这就是责怪自己的类型;相反,那些怨声载道,怨天怨地怨父母环境的人,就是责怪别人的类型。责怪别人看起来不好,但是对个人自己来说,反而是好一点的,因为总是责怪自己,会导致心理问题。当然,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在合适的程度内,都是好事,就是说,既要有责怪自己的责任感,也要有责怪他人的心理疏导,这样一个人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在上位者和在下位者,这是大多数双向关系存在的两种角色,是两个人相处时候的微妙感觉,谁处于把控地位(指挥者)谁就是在上位者。强势的人通常都是在上位者。如果家里夫妻两人,谁都争做在上位者,那就容易有矛盾。
以上,就是整个复杂的个人心理系统评估方法。它会被运用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是治疗师判断个人内心资源的基础。
一个心理系统正常的人,往往在这些方面都是比较平衡,且是可以灵活转变切换的,就是说不会在某个方面钻牛角尖、走极端。在哪个方面失衡,就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很容易在生活中对应进去评估自己。比如我知道了自己是强化型的,我老公是弱化型的,那当我老公对我反应冷淡的时候,我就不会胡思乱想猜测他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了这些之后,也许心里的问题并不能去掉,但是我们多了更多的觉知,知道自己哪里容易失衡,哪里需要改善,这就比糊里糊涂的就是浑身不舒服强多了。
这很有意思。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不如今年,就以心理学为主题来阅读更多的心理学书籍吧?为了能够获得绵长而持久的快乐,我得先懂点儿心理。
————————————————————
我是贝妮,喜欢读书、写作,喜欢画画、弹琴。我想要把人生经营得更加理想。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pennybeini
我想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