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个这样的爸爸吗?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己的小团圆

你想要个这样的爸爸吗?

这个周末,闲来无事,跟孩子又看了一遍《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曾经的印度全国摔跤冠军Dangal,他一直怀揣为国争取金牌梦想,不顾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成为了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这是一位父亲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感染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导自己的孩子,十几年如一日,日日不间断地付出的感人故事。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家孩子眼中只有搞笑有趣的场面,这部励志电影在她眼中俨然就是一部乐翻天的喜剧片。

但是我们第二次看了这部电影后,孩子却说:“这个爸爸是个好爸爸。”我反问她,“你不觉得他太严厉了吗?”她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晕,竟然说了这种话。我问:“你怎么知道的这句话?”“追剧追到的。”我更晕。我又问:“那你想要这样一个爸爸吗?”“不想。”幸亏,你老爸在外地,否则一口老血喷出来。刚刚承认了这样的父亲是个好父亲,但是并不想要这样的父亲。青春期孩子的心,才是海底针呢。其实,她的这个认识的改变,我并不奇怪。

孩子今年读初一,七门功课全开,语数外史地生政,还有课外辅导班,比如钢琴和美术。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考。一开始,不要说她受不了,就是我们家长也难适应。说好的素质教育呢?焦虑,不可避免。

有一次,晚上十一点了,孩子还在写作业,而班级群里已经有30多个同学发作业了,我心里感觉越来越上火。这是,我看到她好几道数学题都没有答对,顿时彻底爆发了,我狠狠地批评她说:“这种单纯的计算题,都做错是吗?从小学就犯这种低级错误,到现在了还继续犯是吗?你这样没脑子,还想能考好成绩是吗?就你这样学习,真的不如不学!!!”同时,还把她的课本给扔掉了。我现在都不能够去想象当时的自己。自己都觉得太可怕。事后,我反思自己,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不是他们的经纪人,学习成绩当然重要,但是亲子关系才是最最重要的。如果因为成绩,而破坏了亲子关系,那不是我想要的。虽然我跟孩子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能够经常一起畅谈,但是中学压力大,我不能把自己的压力再转嫁给孩子。孩子不是我的士兵,不是我的员工,更不是一件产品。她其实更需要理解,关心,帮助,毕竟她还是未成年。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很燃,爸爸为女儿倾尽心血,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父亲的魔鬼训练只是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女儿认识到比起那些在女儿十四五岁就把女儿当做赔钱货嫁出去,丝毫不顾她们的死活的爸爸们,自己的爸爸起早贪黑陪自己训练,省吃俭用也要给自己女儿买鸡肉增加营养,自己的爸爸才是把女儿真正当成自己孩子的人。有了这种认知,才有了两个女儿强大的内驱力。

如何让孩子有内驱力,也成为了我的思考。

我觉得我长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很好的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我给她报钢琴班,其实真的是在满足我自己,因为我从小喜欢钢琴,但是那时没有条件去学习。同时,我忽略了她对学习的感受。如果她在学习中的体验不好,怎么可能让她主动去学习。我认为多指出不足才能认识到错误,才能改进,其实不如让她多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去复制自己的优点。

所以,我有意识地改变了自己的很多行为。在她学习中不再经常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而是让她自己去发觉自己的一些学习习惯,自己去评估自己的行为。而我做的通常提示,或者给出自己的建议。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比较担心焦虑的,但是如果我不学习相信她,她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相信。

有一次,周六,她的作业还没完成(她自己制定的每周六下午都要完成作业),她就在看柯南,我当时真的想爆发,但是我还是克制住了,只是如无其事的说了一句:柯南,还是很好看的,我原来没有事情的时候也很喜欢看。她说:是的。其实,我的内心特别崩溃,但是我忍住了。结果是她看来十分钟就去学习去了。而且,确实在周六的下午全面完成了作业。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的适当退出,反正增强了孩子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又增加了孩子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掌控感,这种正面的体验,又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所以,我问:“那你想要这样一个爸爸吗?”“不想。”这种回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电影中的情景和我们的现实差距很大,电影中的孩子没有太多选择,而我们生活中却不乏选择。有时候想想,与其问孩子是否想要一个严厉的父亲(母亲),不如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想要个这样的爸爸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