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集小岛

儿时的农村

2020-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马头琴的忧伤

与现在寂静甚至寂寞的农村不同,儿时的农村格外热闹。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那时候的人多。九十年代,经济还不发达,农民大都以种地为生,很少外出,所以村子里到处都能看到人,或忙或玩。那时候要想找人帮忙,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不要酬劳。很多次推着农车费力爬坡的时候都会有路过的人们顺便搭把手。大家都觉得举手之劳的事再普通不过了。

这些都是小事,当遇到大事的时候,大家也都是主动去帮忙。尤其是红白喜事。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那条胡同,当有老人去世时,用不了一个小时家里出出进进的就有很多人在忙活。我们那有停灵七天的风俗,要准备很多东西。到了出殡那天是全村最热闹的日子,人们几乎倾巢出动。大人们多是为了看吹响器的,乐队里有唱歌的唱戏的,唱的都是人们熟悉的,爱听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津津有味的看着听着交流着,比在家看那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有意思多了。妇女们喜欢看那些戴孝的人,看谁哭的伤心,谁就孝顺。最开心的是孩子们。每到出殡的时候,一大早,十里八村的小商贩们都蜂拥而至,平时他们都是走街串巷吆喝着卖,零食居多。到了这样的场合比集市还热闹。大人们对孩子也格外开恩,会给孩子们买不少吃的。平时,我从不敢跟爸爸要零花钱,但是这样的场合,他都是主动给我钱。

结婚这样的喜事场合也是很热闹的。结了婚的年纪不大的男的喜欢闹洞房,女的去参观新娘的模样,最高兴的还是孩子。新娘天不亮就要过门的,同新娘来的还有嫁妆,主要是家具,橱子柜子桌子椅子。按照当地的风俗,橱子柜子还有抽屉里都要放上硬币,一角五角或是一元。新娘进门的时候也会往地上撒糖、花生和硬币。所以天不亮孩子们就结伴去人家家里等着,盼望着能发一笔小小的财。当然,要是能抢上几块糖也算收获不小。孩子嘛,容易满足。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会陆续放上一中午,整个村都能听见,整个村都飘着喜庆的味道。

那时候,在农村是难得安宁的。很多人家里都喂着鸡鸭鹅牛羊猪,还有猫狗。相对于白天,晚上要安静很多。只有勤劳的大公鸡按时打鸣。半夜三更公鸡打鸣的声音悠长深远,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天将亮的时候声叫声短,此起彼伏的格外显得括噪。

到了夏天,午后蝉声,夜半蛙声,吵的人睡不好我好像也从来没有讨厌过它们。我见过的青蛙不只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它们的皮肤非常光滑,身材矫健。如果说蟾蜍是胡子拉渣的汉子,青蛙就是容颜与身材并存的佳人。

从春耕到秋种,人们都在穿梭忙碌,只有到了冬天才可以好好放松放松。妇女们闲不住,要为全家人做鞋做衣服,男人们打牌下棋。小孩子永远有的玩。后来,当官的发现老打牌也不好,容易聚众赌博,就组织村里演出节目。就是后来我们知道的跑竹马。

演出需要很多人,都是年轻力壮的。有打鼓敲锣的,吹号的,跑竹马的,掌灯的,摇花船的,舞龙舞狮的,还有捡马粪的白胡子老头。

演出是在晚上,妆容看起来也更精致。整场演出都是踩着鼓点进行的。最开始出场的是两个打旋的黑衣人,手里拿着拂尘。动作干净利落十分好看。他们是负责开道的,很快大喊一声,穿着红色官服的县太爷就骑着竹马跑出来了,后面还跟着十多个等级不同的小官员。他们随着鼓点不停的变换队形,像是跑在不同的路上。这些骑马的官员们表演完就围成一个大圆形站在原地休息。

接着摇花船的姑娘们就上场了。这是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因为都是男扮女装。他们的衣服颜色各异,但都很艳丽。抿着红红的嘴唇,微微一笑,很有几分江南女子的韵味。观众们总是看不够。

摇花船的“姑娘们”们表演完成也是摆成圆形,穿插在官员们中间。然后再是舞龙舞狮的。金黄色的龙在戏珠,足有十多米长。龙尾巴上的人总是跑来跑去累的脸通红。舞狮的大狮子有两人组成,有时候需要一下跃上大约一米高的桌子,这就需要两个人很默契的配合。每次表演总能博得阵阵喝彩声。

最后,所有的演员都舞动起来,也是最热闹的时候。锣鼓声密集,小号吹起,动作加快。骑马的和摇船仍是跑圆形,龙狮在中间。骑马的官员会拿手中的马鞭“调戏”船上的“姑娘”。“小姐,跟我走吧。”“小姐,唱个曲吧。”“小姐,你长得真俊。”……就连捡马粪的老头子都来凑热闹。他弯着腰跟在马屁股后面唠叨“再拉点再拉点。”前面的马往下一蹲,老头子就乐了“好!好!”到最后,我们总是笑得肚子疼。

渐渐长大,村子里的人都陆续出去上学,打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那些过往都留在了回忆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