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写作|别再担心零基础写不出一个好句子了!
想写出好的文案,先得写出好的句子。因为好的句子是构成好的文案的基础,几个好的句子构成一个好的段落,几个好的段落构成一篇好的文案。但很多写作新手都是零基础,担心自己写不出好的句子。
其实零基础并不可怕,也不需要担心,很多写作大牛都是从零基础过来的,只要掌握了方法,并加以练习,就算是零基础的小白也能够写出好的句子。
好的句子有两个标准
1.词语得当,逻辑合理
这是最基本的标准,如果写的句子前后矛盾,用词不当,那你中学的语文老师会很伤心的。
2.词汇,修辞丰富且准确
句子里的词汇不能都用小学词汇,过于平实,应多看看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或者中学生作文书,积累一些高级的汉语词汇。其实中学生作文里收录的都是高分作文,这些高分作文里有很多的高级汉语词汇,完全能满足自己的写作需求,不能因为自己已经读大学或已经工作了,就瞧不起中学生作文书。
3.具有美感
好的句子具有画面感,会让你心里有一种美的感受,一个有画面,有信息,有韵律的句子会让你开始去进行想象。
如何写出好句子如何写出好句子
1.具有节奏感
尽量避免一个句子逗号到底,把句子写的恰如其分的短,会形成一种节奏感,适应读者快速阅读的需求,形成阅读的快感。
例:来到这个举目无亲的大城市,他感到自己非常地孤单无助。
改:城市很大,他却举目无亲。人潮汹涌,仍然感觉孤单无助。
一个长句写成两个短句,会让句子变得更有节奏感,铿锵有力。那么节奏感如何培养?那就是多做拆解句子训练,找很多长句,把长句拆解成短句,坚持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成效。
2.具有韵律感
古诗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是因为在读音上配合很好,现在写文案没必要像古诗文那样做到平仄结合,只需稍微注意下就行。
想要让自己的句子变得有韵律,只需注意句子结尾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前半句的最后一个字,和后半句的最后一个字发音相同或者类似,或者押韵的话,就会带来很多美感。
例:远行万里,只为寻找你。世界很大,城市很小,做了一千个梦,有些事却不敢去触碰。
那么韵律感如何培养?最简单的训练方式就是押韵训练,写下想到的某一个词语,不用查词典,在自己大脑里去想,努力写出三到五个,和这个词汇有押韵的词语。
3.具有画面感
读小说,看文章,会发现好的句子,特别是描述性的句子会觉得很好,因为这些句子在读的时候会给读者带来很强烈的画面感。
例:他走进房间,把书包放到桌子上,喝了杯水。
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很不清晰,没有细节,走进房间,是怎样走进房间,跑进去还是爬进去。放书包,是怎样放,缓慢地方,还是猛地一放。喝了杯水,急促地喝还是缓慢地喝。把这些细节补充完毕,画面感就出来了,写出的句子如果没有画面感,就无法再大脑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就容易让人感觉假大空。
那么画面感如何培养?就是要多做细节描写训练。比如:对着一个房间或者对着一张书桌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多看古典名著小说,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场景描写,值得学习;多用比喻修辞,让句子的画面感,想象力丰富起来,但是做细节描写时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句子会显得太长,很繁琐。
上面的例句这样修改后画面感十足。改:推开斑驳的木门,阳光洒进布满灰尘的房间。他蹒跚着走进去,将书包甩到油腻的饭桌上,端起水杯,猛喝了三大口水。
4.具有曲折感
句子不能太平铺直叙。想写出出彩的句子,往往需要一波三折,不按常规的叙述来。要把正常的叙述通过修辞手法,顺序调换等方式,让我们写出的文字产生书面语言那种美感。
例:他吃饭后,骑着单车去上学了。
改:骑单车上学前,他吃了个难吃的早餐。
在书面语中,做了顺序调换的写法,会让你感觉很有意思。
那么曲折感如何培养?那就是多做句子扩写训练,把短句增加元素,改变结构,扩写成一个长句。
例:风向他吹来
扩写:三月的风向他吹来;三月的冷风向他吹来;天地寂寥,三月的冷风向他吹来;天地寂寥,三月的冷风向他吹来,刀子般割着他的脸。三月,天地寂寥,世界只剩下他一人,冷风吹来,如刀割脸,风冷,他心更冷。
5.具有想象空间
例:吃完饭后,他推开门,决定这次要去找王二狗。
为什么要找,看完后是不是留下了想象力,想象感。通过预留不符合常规的叙述,让读者很想知道下面写什么,发生什么事情。不要把所有事情一次性说完。
例:吃完饭后,他推开门,决定这次要去找王二狗谈谈还钱的事情。
第二句话把所有事情都说完了,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例:和过去的一千个早上不一样,他今天吃了早餐才出门。
这叫不符合常规的叙述方式,是过去不吃早餐,还是出门才吃早餐,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想写出一个好的句子,一定要多做积累,多翻翻新华字典,同义词词典,成语词典来积累词汇。也可以看看高手是怎么写的,然后把里面的重要词汇摘抄下来,想办法让自己记住,在自己的文案中使用。
END.
我是王凯俊,一个喜欢写作,画画,看电影,读书,唱歌的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