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令心理教育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我的女儿真心喜欢上学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343人  石头聊家庭教育

本文摘要:

今天是《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的第三十一课,为大家继续解读。

亲爱的读者,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将分享郑老师如何把女儿培养成学霸的经验。但基于本人并非学霸,且吾子尚小(7岁),解读这些课程尚缺乏实战经验,本文1600余字耗时6小时,仍不甚满意,权且发布出来,和您共同学习。希望您能有更好的经验和其他读者分享,在此先行谢过!

^_^ 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谢谢您的关注!^_^

图片来自网络

-01-

郑渊洁之子郑亚旗,正统小学毕业后,在家学完了父亲自编的400万字教程;郑老师是四年级离开学校在家中自学,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有了这些先例,郑老师在女儿出生后,极力游说女儿在家里上学。

不过这一次郑老师算是彻底失败了,女儿不光不想在家里上学,还迫切的希望走进学校,希望走进自己最渴望的生活。

我这么描述,您可能会觉得女儿是有意和父亲对着干,将会是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亦或是女儿突然醒悟,对父亲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非常反感,于是奋起反抗!

亲爱的读者,您这么想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家里教孩子,您的有时间、有人脉、有庞杂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钱。

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老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批教育学硕士,膝下有一子,名叫子轩,81年出生,比郑老师的儿子大两岁。13岁时,子轩被父亲强行退学,自己负起教育的责任,试与学校的正统教育比个高低。老周也持有和郑老师相同的观点,在孩子18岁时便将他赶出了家门。原以为自己的教育会怎么样,可至此老周和儿子一直在冷战,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也不联系,父亲连孩子的电话都没有。

最后,老周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

(这个案例被老周写成一本书《我只养你到十八岁》)

不同的是,郑老师不光把在家上学的儿子培养的很优秀,还把女儿培养成了一名学校的学霸。

2017年,女儿郑亚飞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被美国6所本科院校同时录取,是学校唯一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奖金累计高达36万,同时还是学生会负责人,创办了影视拍摄社团,积极参与学校的戏剧表演,也是学校的排球队队员。

一位父亲用另类的方法养育了家庭中的学霸,他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培养出一位出色的学霸呢?

图片来自网络

-02-

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郑亚飞的学习经历。

最初,郑亚飞是在北京远郊山区上小学,因为郑老师认为那样的学校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后来由于学校卫生间设施的原因,转学至市区的九年制义务小学。五年级时,因为对班主任不满意,又转学至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就读。

也就是说,小学六年,郑亚飞转了三次学,并且是三次巨变的转学,农村小学-城市小学-国际小学。

据郑老师讲,女儿小学的成绩并不好,只是中下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郑亚飞只是考试成绩不好,她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就学完了十部故事体郑氏教育家庭教材并阅读了郑渊洁的所有童话作品。

初中时,郑亚飞开始发力,初二时成绩便名列前茅。

高中时,郑亚飞的优势继续保持,高二时成绩一直稳定在学校前三。

总结起来,郑亚飞的学习生涯是:小学期间打基础,语文功底非常牢固;初中开始加速,保证自己在第一梯队;高中时发力,牢牢保证前列的位置。

郑亚飞的学生生涯是逐渐螺旋式上升,从一般到好,再到更好,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奥妙,为何能够激发一个孩子这样的斗志。

图片来自网络

-03-

这与郑老师高明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总结一下,我们大致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孩子的爱,能真正的懂孩子

郑老师坚持每天为女儿写教育日记,一直写到女儿高三毕业,前后12年从未中断,共计写了100多万字。

郑老师会时刻体会孩子的情绪,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努力和学校进行沟通,并且总是站在孩子一边,当问题陷入僵局无法解决时,就为孩子选一所更好的学校。

郑老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作家的特长,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老师特立独行,努力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盲目和其他孩子比较,在郑老师的眼里,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2)教育中的大格局

郑老师认为,教育就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在意起跑时暂时的落后。

关键是要抓住重点: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喜欢上学校。

重点在于打好基础:让孩子喜欢上书籍、寻找自己人生的兴趣。

核心是做好冲刺:初中加速,高中保持领先,最后时刻做好冲刺的准备。

我们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多次提到教育大局观的问题,只有站在更高的层次才不会受困于眼前的偶尔得失,对大局的把握就在于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对孩子的了解。

(3)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

郑老师认为,要让女儿在前期一直保持高涨的想上学的想法,要让孩子当自己的学霸,当快乐的学霸,而不是家长的学霸。

如何能让孩子保持热爱学校的目的,郑老师利用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他常和女儿说:如果你不想上学了,你随时可以不上学,爸爸在家里教你。

郑老师这么说,是因为他一定会这么办,我曾经和孩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但并没有起到类似的效果,孩子对学校仍然没有那么的渴望,因为他知道你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自己去教他,你只是吓唬吓唬他,说说而已。

当然,这是郑老师独特的办法,我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孩子喜欢上学校,一个人喜欢上学,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