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评论的观察》

2023-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郑一意

        去观察,就像信仰一样重要。

          ————弗雷德里克.布希纳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区分观察与评论。我们要清楚地观察有哪些所见、所闻和所触,正影响着我们幸福,而不夹杂任何评论。

        这段话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呀。我平时做得最多的最擅长就是——评论老公,评论孩子,评论学生。我在评论我最亲密的人时,总是滔滔不绝。

        我从未见过什么懒汉,

        我见过的他,有时在白天睡觉,

        在某个下雨的日子呆在家里,

        但他不是个懒汉。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真的是个懒汉,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贴上了“懒惰”的标签?

        多么惭愧!我下午在表扬学生“脑袋瓜子聪明得很”的时候顺便说了句:“你就是懒啊,你要是勤奋起来,你进步就会很快!”看啊,我又在给学生贴标签了,你为什么总是一句“就是懒啊”?因为这说出来只是你自己痛快而已,你后半句还是在指责学生,你并不是就事论事;“你就是懒啊”,那你怎么知道他在家里的全貌,他在家好像很能干啊,能自己烧饭自己帮助爷爷解决家务事,这样的孩子你说他懒?你不能因为他几乎每一次作业都不写,你就说他懒,你可以说:你昨天的作业没写,前天也没写,大前天也没写,去年的也没写,你可以说这个的确发生的事实,你不要基于这个事实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去反复提醒他:“你很懒,你就是个懒瓜”,这有失偏颇,毕竟你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和他在一起,你也不了解他不写作业的真正原因,你就说“你懒啊!”那么你经常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他变勤奋吗?可他三年了也没见得变勤奋了呀。那这句话你还能继续说吗?醒醒!醒醒!当我们在观察中夹杂着自己评论时,他人往往会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并因而产生抗拒的心理,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你哪怕说上上千遍“你就是懒呀”,学生还是没有变勤奋呢。

        使用诸如“懒惰”“傻”这类负面标签所带来的影响或许显而易见。但即使是像“厨师”这样所谓正向或者看上去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地看到一个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多聆听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多一些就事论事,少一些自以为是的评论。你想要改变别人,首先你还得以正确的方式检视自己语言的客观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