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故宫·宫里山河
几百年前的环境问题远没有时下这么严重,但那个时候的城市规划,特别是都城、皇城、宫城的建筑还是很讲究环境、风水,很有生态意识的。单说紫禁城里,称得上园林山水的也有好几处。
紫禁城最北,靠近神武门有一处院子叫御花园,是皇帝给他的女人们、孩子们修建出来的“百草园”。
御花园北边紧靠着红色的宫墙有一座太湖石堆起来的假山叫堆秀山,堆秀山上的御景亭为的就是皇帝重阳登高。
修建御花园就是让皇帝和他的女人们、孩子们有一个接近花草树木的地方,就占地近1.2万平方米的院子已经不小了,可自明初建园以来,从明嘉靖、万历至清雍正、乾隆,历朝历代的皇帝总想给他们的女人们、孩子们更多更好的山水田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就这样弄来弄去,硬是把御花园挤得满满当当。
至于田野般的自然趣味,就更难感受到了。
比较起来,紫禁城西边,郁郁葱葱的18棵古槐树西边的慈宁宫花园以及周边的院落,倒多一些园林的自然味道。
御花园是提供给宫里大小的主子们休憩游赏的,慈宁宫花园是供太后太妃们修身养性的。
宁寿宫花园虽然不显山不漏水地隐藏在宫院的深处,却更多些江南园林的气息。
早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帝就开始修建准备25年后享用的太上宫殿,紫禁城东部那占地5万平方米、历时五年完成的宁寿宫。
乾隆皇帝大概是想把他下江南看到的好东西统统弄到眼皮底下,还特意挤出一块宽不足40米,长约160米的狭窄地带,将其打造成一座宁寿宫花园,并千方百计地将其打造成具有江南园林风味的花园,因为是乾隆为自己修建的,所以也叫乾隆花园。
Ps:25年前,乾隆在修建的时候真是兴致勃勃;25年后,真到了他该住进去的时候,或许他对这个地方早已兴味索然。在他移交皇权的第三日,他在宁寿宫亲自主持了盛大的千叟宴,也让他的皇子黄孙们极力的“尊老”了一番,退位后的他依然住在养心殿把持朝政,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也未曾在宁寿宫住过。倒是后来的慈禧,以皇太后的身份住进了宁寿宫建筑群中的乐寿堂。
宫中的“山河”终究比不得真山真水,那根本就不是他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