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你上台演讲紧张的真正原因(一)
但根据笔者多年的辅导经验,个人认为当众演讲时紧张是源自于三类情况六种原因(见图1-21)。一类为不敢,它属于主观性的原因,这种紧张是由于演讲者的心理作怪而造成的;一类为不会,它属于客观性的原因,这种紧张是由于演讲者知道自己的水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造成的;一类为不想,它属于主观性、客观性同时存在的原因,这种紧张对于演讲者来说,他的心理感受更加强烈。由于这三类原因还包括几种情况,下面逐一分析。
图1-21一、不敢
1、初次登台
无论是谁,第一次上台讲话,都觉得不习惯,也不适应。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比如硬把某人推上舞台后,他沉默了一两分钟,从牙缝里蹦出“不会”两字,就不再开口了。或者他简简单单说了两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就匆匆下台去了。
还记得学员杨明曾经跟大家分享过他为什么来上课的原因。有一次,他报团出去旅游的时候,在车上刚好碰到抽奖活动。很幸运,他中奖了,导游小姐请他到前面来领奖。
当杨明站起来,沿着过道走上来时,他突然紧张了起来,双腿不停地在颤抖,总觉得背后有无数目光在注视着他。更要命的是他用哆嗦的双手从导游小姐的手中把奖品接过来后,导游小姐还要他说几句获奖感言。
杨明已经记不起来当时到底说了些什么,也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到自己的座位的。只是记得当时只是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回来后一定要找一所培训学校,教他能在公众面前平静地说话。
2、自卑心理
认为当众演讲是天生的,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或者认为当众演讲是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自己肯定学不来;或者觉得别人讲的就是好,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总之,老是打击自己,无形中给自己设下了一道障碍。学员杨青青的职场经历,就是一个最好证明。
杨青青是学幼教专业的,一毕业就到一家市级幼儿园当幼师。由于工作优秀,才进公司3年就被提拔为教务主任。但上任后,杨青青发现自己不行了,因为这种工作是需要给老师们开会的,而她觉得自己的口才不好,能避免开会就尽量不开会。也真奇怪,越少开会就越怕开会,越怕开会就越开越紧张。于是每次开会前,杨青青总是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那种感觉让她痛苦不堪。无奈之下,她为了寻求解脱而决定辞职。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杨青青又想出来工作了。这次她考虑了很久,到底什么工作才不需要当众讲话呢?最后她想到了财务工作。因为这种工作专业性很强,能做账就行,根本不需要什么当众演讲。
下定决心后,杨青青报读了一个会计考证班,并拿到了会计证,很顺利地应聘到了一家单位的财务部门当会计。两年后,由于业务出色,她再次被单位提拔为会计主管。随着职务的改变,杨青青不但需要与其他部门沟通,还要向领导汇报,还要与工商税务部门打交道,当众讲话的问题又出现了,平静的生活又被打乱了,痛苦又来了。怎么办?到底是勇敢地留下来,还是安静地走开?
这一次,杨青青没有选择辞职了,而是参加了口才特训班。在向笔者咨询如何学好当众演讲这个问题时,杨青青不止一次问笔者:“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能学好当众讲话吗?”杨青青的自卑感,由此可见。
3、听众影响
第一,听众的人数。
面对着2000人和面对着20演讲,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旦出错或者表现不佳,就会被“那么多人”同时知道。所以,听众越多,演讲者就会越紧张。当然,如果是表现欲很强的演说家,他会觉得人越多越好,他的发挥会更加出色,这种情况除外。
第二,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的听众身份比较特殊,比如是老总、领导、面试官等,那我们演讲时心理就会非常紧张;但如果是换成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心里就淡定了,就算说错了也没事,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纠正过来。
第三,听众的熟悉度。
如果跟听众很熟悉,在他们面前说话就会轻松很多。毕竟大家相互了解,就算台上说错了,他们也不会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没什么很大的压力。但如果台下全部是陌生人,演讲者就会很在乎自己的表现,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
第四,听众的观点。
如果演讲者发现台下大多数人跟自己的观点一致,那他演讲起来就会信心十足。但如果是看到台下人的意见跟自己总是相左,好像自己已经被怀疑和挑战的眼神所包围,那演讲者肯定感到“亚历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