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每日晨读】《The Art Of Composition》笔记

2018-11-12  本文已影响20人  II终生学习II

构图前需要想好的六件事:

  1. 如何安放不同的元素以突出主体
  2. 如何分配元素的“重量”或者“比重”以到达画面平衡
  3. 如何构图使其与想要表达的思想价值统一
  4. 如何使用线条构图
  5. 如何使用颜色构图
  6. 如何使用透视构图
【表达自然】
构图是对“自然”的表达,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儿抽象。让我来举个栗子,拿人类来说,当我们想要往前跑时,身体会向前倾,因此如果在画面中有类似对角线的主体出现,我们的潜意识会告诉我们,他们具有运动性。 Line Of Action.jpg 当我们站着时,会显示出压力感和尊严感,因此用垂直的主体更能传达出这样的思想。而如果你想表达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则可以用横向主体来构图,因为当我们平躺时,就是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 Lines Of Dignity.jpg
Line Of Rest.jpg

通常,我们会在潜意识里把某些形状和曲线与某个概念或者感觉联系起来。比如,三角形给我们放松或者是稳固的感觉,圆形给我们运动的感觉,正方形给我们坚固的感觉,S曲线给我们流动、持续、韵律的感觉,而交叉线则给我们对抗、冲突的感觉.... 对这些形状和曲线的感觉深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旦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构图,就会自然而然的唤起我们的潜意识,从而激活我们对画面的某种感觉。

【表达平衡】
使画面平衡可能是第二个需要追求的目的。平衡使我们感觉到自然而放松,这种感觉就是美。 平衡而自然.jpg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最简单的重量、距离都会影响平衡。拿跷跷板来说,其两端的重量、以及离中心点的距离都会影响平衡。 重量的平衡.jpg 重量的平衡2.jpg
重量与长度的平衡.jpg 重量的不平衡.jpg
距离的不平衡.jpg 重量与长度的不平衡.jpg

我们几乎一眼就能判断画面中跷跷板的平衡关系,而不会去刻意思考,因为平衡的感觉是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的。同样,在我们欣赏某个画面时,我们的潜意识也会对画面是否平衡作出判断,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不知道何时发生,但它总会发生。有时我们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觉得一幅作品美,而另一幅作品就差点儿,也许就是平衡感在作祟,我们天生喜欢平衡的事物,因为它让我们觉得轻松愉悦。

重量感使画面产生了平衡和非平衡,那除了物体本身的重量和离画面中心的距离能影响画面的重量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画面的重量呢?

1. 有人的区域比没有人的区域“更重”
随便百度了两张图,大家可以先感受下哪张重量是平衡的: 图1.jpg 图2.jpg

避开照片的色彩、曝光等技术不谈,仅从画面的重量感来说,第二张显然要比第一张更平衡。第一张照片右侧的山脉本来就已经很厚重了,再加上人的因素,使整个画面的重量感向右倾斜更加严重,感觉很不舒服,如果把人PS在左边可能会好很多;而第二张照片中,人物在画面的左侧大概三分之一的位置,与右侧三分之二的水相”抗衡“,相对平衡,而画面中主体以太极的”动“来制衡水面的”静“,动静结合、一阴一阳,让画面更具平衡,更有可读性。

因此,在拍摄风光照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平衡关系,有时我们需要用人去平衡其他景物,比如树木、建筑、车辆,甚至是动物,为画面带来稳定感、平衡感。

2. 动的区域比静的区域”更重“

我们看到有很多拍摄海面的照片中都加上了飞速行驶的游艇,觉得挺美,就是运用了动静对比,用游艇的“动”来平衡海面的“静”。


动静构图.jpg

上图是一个非常棒的典型的动静构图的例子,画面中央拥堵的汽车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尽管属于“静物”,但由于“密不透风”,使得中间区域重量增加,此时用两边飞驰的汽车来平衡这种“重量”,以达到凸显“拥堵”的主题,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动静平衡.jpg
3. 有颜色的比没有颜色的“更重”;相对明亮的部分更吸引我们的眼球

有色彩的明亮的的物体,通常比阴暗沉闷的物体重。因此,用小块色彩艳丽的景物可以平衡大面积的灰暗景物。在构图时我们可以通过明亮的落日,阳光中闪亮的树叶等去平衡阴暗的森林、幽暗的湖水等。

在一片“漆黑”中,我们通常对光亮部分都非常敏感,会第一时间注意到,比如下面这几张照片:


黑白黑.jpg 明暗对比.jpg 黑白黑2.jpg

当然上面所说的谁比谁更重,都是相对的,就拿第三条来说,如果画面中大面积都是以明亮为主,那么就需要用灰暗的景物来平衡,前提是你需要知道你想突出的是什么主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