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每一个有故事的你

你合你的群,我走我的路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5人  致郁不治愈
你合你的群,我走我的路

1

​明仔工作上有一些困扰。

​他总觉得在公司很不自在,不能融入身边同事的圈子。

​比如,其他同事说说笑笑,自己一个人闷头呆着,想加入聊天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工作并非朝九晚五,而是上一整天休三天,时间比较充裕。

​年前有过一段不幸遭遇,便开始读心理学,希望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

​读一读心理学的确调节情绪有帮助,控制不好也容易陷得太深。

​明仔就是这样,看多了容易对号入座。

​总觉得自己有这症那症的,今天觉得自己有被迫害妄想症,明天有觉得有社恐。

​真不知道哪一天他会觉得自己是斯德哥尔摩了……

​其他的先丢在一边,下面主要说一下所谓社恐。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心理学上的社交恐惧症,而是所谓不接地气儿,不合群儿。

​无论自以为的不接地气儿,还是别人眼中的不合群儿,都不该称作问题。

​在对待人情世故上,人基本分为三种。

​一种世故圆滑,一种我行我素。

​第三种横亘在两者之间,想要融入某种关系,又怕被那种圈子吞噬。

​明仔属于第三种。

​我们每次通话基本在两个小时左右,聊聊当下的情况,谈谈各自的困扰。

​他总觉得自己身处的工作环境不够自如,不能像其他同事那样每天开心自在。

​自如的词意是没有障碍,不受约束。

​当你踏进写字楼,走进办公室,便已决定无法自如。

​毕竟给人家打工,哪有什么自如可言。

​至于总觉得其他同事每天都很开心,很自在,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黄子华在栋笃笑里说得好:我好钟意翻工啊,如果唔系鬼上身,边会讲得出啊。

​对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上班不过是为了谋生。

​给别人打工又不是自己创业,哪有人真的一觉醒来会想,我要去上班啦,好开心呀。

​在北京这几年,明仔一直在同一个公司上班,这个公司有些奇葩。

​主要体现在团队相处上,中午休息,只要部门小头头儿不动,其他人就都不下去吃饭。

​我说这也太奇葩了,你大可不必去等,自己下去吃饭呀。

​明仔说,可人家都不动,我自己去是不是不太好。

​我说,你冷静想一下,是不想呢,还是不敢。

​他想了想说,不敢。

​这就很清楚了。

​在这件事上,觉得不跟大家保持一致不太好,并非为了所谓合群儿,而是因为害怕,因为你不是掌握话语权的那个。

​公司里有派系争斗不足为奇,站错队可能被人穿小鞋,被扫地出门。

​不过,初入职场的你大可不必考虑这些。

​因为职位之低还不到明确站队的时候,换句话说,你还不够站队的分量。

​初入职场,家人朋友会以关心的名义给你忠告。

​在公司要跟同事好好相处,以免被人暗中算计而不知。

​如果你信奉这一法则,那我无话可说。毕竟,人的追求不同嘛。

​踏出校园,你在网上看到各种职场法则。后来发现,都是些营销号用来骗流量的垃圾。

​人没有自我,便容易被各种观点左右。于是,便出现了各种骗流量的文章。

​比如,职场不得不知道的十大真相,人际交往不得不知道的十大法则,过年防逼婚的十大妙招儿……

​其实,这些东西跟「庞太师与我娘亲二三事」一样,当个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

​2

​我比较反感的一个词是老乡。

​第一次见面就表现得过分热情,我们都是某某地方的,以后有什么事儿咱都去。

​别装了,好像你们是一个地方的就多亲密一样。

​别以为你们在对方心里多么重要,不过是想拥抱取暖罢了。

​又不是「唱片店里,传来异国民谣」的情景,何必装的那么深情。

​大学时,室友加了一个老乡群,整天跟一帮所谓老乡泡在一起。

​毕业之前,宿舍的一个同学去了首都机场工作,我也去了北京实习。

​一次约好了回学校,一个宿舍的同学聚个餐,毕竟机会不多了。

​结果,那位混老乡会的同学没有去,原因是跟老乡一起泡图书馆。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人的取舍不同,只是这样的疏离来得早了点。

​去年冬天,晨晨打电话给绿绿说要借钱,数目不多,不过挺急的。

​绿绿也没问原因,当即转账过去。

​后来见面从她口中得知,并非自己要用钱,而是一个朋友急需钱。

​而她口中的朋友是微信群里的一个姐姐,在单身派对上认识的。

​后来,一帮人建了个群,没事儿抢个红包,胡扯一番。

​晨晨此人实在、单纯,单纯到读书时别人一眼看穿的骗局,也免不了要交一次学费。

​绿绿问她,你挣钱又不多,何必总是跟一群所谓朋友吃喝玩乐,混在一起呢。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晨晨表示很为难,都是朋友嘛,人家都开口了怎么好拒绝。

​怎么好拒绝,因为这样前一年晨晨参加了十三次婚礼,都是聚会群里的好友。

​那些所谓朋友,有的根本没说过几句话。

​一起吃饭,一起唱歌,一起登山,群主张罗着轮流请客,晨晨几乎一次不落的参加。

​今天那谁过生日,晚上出去庆祝,带不带礼物都行。

​明天那谁结婚,约好一起去婚礼,份子钱要一致。

​其实,群里的许多人她并不熟。

​因为一句大家都是朋友嘛,明明不想去却还是假装乐呵的去了。

​朋友是一个极其珍贵的词汇。

​那些一起出来吃喝玩乐,参加异性派对的群友,不过泛泛之交,根本不配称之为朋友。

​有一种人,就是为了社交而社交。

​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自以为社交软件里群越多,朋友就越多。

​甚至,引以为傲。

​有些人去合群是为了混关系,积累人脉,简言之就是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又何必去维系呢,一起宿醉街头千百次,都抵不过一张支票来得直接。

​所以,利益关系只谈钱就好了。

​往往许多人所谓的人脉不过泛泛之交,只是表面资源,到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

​如果你是上述那种人,我无话可说。

​人是群体性动物,不等于要为了社交而社交。

​有多少人,明明不喜欢仪式感的社交却不得不去,就因为怕被人说不合群。

​结果,为了多一个不多,少一片不少的泛泛之交搞得自己很累。

​你怕不合群会被孤立,但因为所谓不合群而孤立你的关系也不值得你融入。

​人不该失去自我。

​只要你内心强大,精神独立,便不会在意所谓群体的眼光。

​亲爱的你,不要为了所谓合群而社交,不要因为在意旁人的眼光,勉强融入不喜欢的群体。

​你合你群,我善我身。本非同路人,又何必假装结伴同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