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条街 | 《米格尔大街》及《芒果街上的小屋》
由于沉迷奈保尔的非虚构技巧,最近又读了他的成名作(没错吧?)《米格尔大街》。
我读的是这个版本《米格尔大街》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源于作者幼年的生活经验。米格尔大街,是特立尼达(二战时还未独立建国)首都西班牙港上的一个贫民窟。在书中,奈保尔讲了17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是街上一户家庭的小记。
喜欢这本书,首先当然是因为好看。
米格尔大街的住民,并不因为贫穷而变得凄惨可怜。他们活得奇形怪状,同时兴高采烈。
每天想着”叫不出名堂“的东西的木匠因为销赃进了监狱,他那曾经不堪贫穷而一度逃走的妻子却留在房子里等他。
观察密蜂、芒果和星星的诗人在临终前承认,关于恋人早逝的回忆和伟大诗篇的宏愿,都只是自己的谎言。
得不到承认的焰火师,点燃了自己的房子,造出壮观的焰火。
放荡而毫无悔过之意的母亲,在得知女儿怀孕时失去了所有的笑容。
一贯的是奈保尔的叙述方式。没有了非虚构的厚重,但同样犀利幽默。
读完《米格尔大街》,想到了一本同样“在街上”的书。高中读过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就是这本和《米格尔大街》很像,在这本书中拉美裔小姑娘埃斯佩朗莎记叙了自己居住的街道。芝加哥城中的一个移民社区,贫民窟。
距离读《芒果街》过去很长时间,记忆也模糊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黑暗中醒来的疲惫的爸爸”,爷爷去世了,坚强的爸爸在黑暗中哭泣。“我想要是我自己的爸爸去世了会怎么样。于是我抱住了他。”
还有因为美丽被丈夫锁在家里的女人,她年纪轻轻,却倚在窗口每日老去。
美丽而受欢迎的朋友萨莉,给自己涂上重重的眼影。她在路灯上和学校的男生接吻,却经常被爸爸毒打。年轻的她后来有了丈夫和大房子,却成了婚姻的另一只囚鸟。
夜里,小姑娘将自己的诗读给垂死的婶婶听。婶婶说,你要继续写下去,它会让你自由。
《米格尔大街》带着浓浓的纪实笔调和奈保尔一贯“只展示,不分析”的风格;
《芒果街》则像一首小诗,小姑娘用清澈的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大千世界。
前者含蓄,后者轻快。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环境。成年后的男孩和女孩离开了曾经让自己感到窒息的故乡,在回首张望中写下自己的十几岁。
男孩游历世界,回到了自己的出身地印度,对文明和社会做出深刻思考;
女孩拥有了自己的紫色房子,通过诗歌获得了自由。
他们永远告别了自己的街,但在他们光芒万丈无限可能的未来中,永远带着这条街的印迹。
成年后的V.S.奈保尔 成年后的桑德拉·希斯内罗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