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份的热闹》在繁忙孤单的青春里,过清醒独立的小生活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酷威文化

一人份的热闹

文:尹维安

朋友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从和女孩子们同居的屋子里搬了出去,开始一个人住的生活。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很好。

和她聊完之后,我乘地铁5号线回家,我家在北二环外的一片老城区,这里是老年人的地盘,所以日常目光所及,人群的移动速度是正常速度x0.8。

家附近有很多装修简朴的老式超市,在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我摸清了每家店的开、关门时间,卖菜阿姨和卖肉小哥对我已经有些印象了,隔壁花店的大叔也会因为我多次消费而给我便宜几块钱。

不久前才下单的紫砂电炖锅里,如今已经有了淡淡的痕迹,怎么洗刷都无法去掉。这是盛了多次隔夜汤的结果,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尴尬痕迹。

没有了公司食堂之后,我的厨艺突飞猛进,我凭着天赋和南方女孩对汤的热爱,学会了用各种各样的食材为自己补充营养:莲藕排骨汤、山药排骨汤还有银耳雪梨汤。

一个人生活之后,口腹之欲多过了结交新朋友的欲望,喜欢咀嚼多过于交谈。

来北京半年多,房租交了两三万。这笔生活体验费终究花得值得,我从混沌生活里打捞出了很多自己细细碎碎的习惯,摸清了自己的脾性——时而柔软、时而矫情。

大学四年,在宿舍里睡了四年,是有朋友约着吃饭的四年,随时可以找到人闲聊的四年。这样“热闹感唾手可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我拥有的是工作之余大把的独处时间,以及形形色色的生活经验。

有个之前工作时认识的男生住我家附近,两家的距离步行不超过三分钟。第一次得知互为“邻居”后,我们结结实实地拥抱在了一起,

因为,在北京这样一个地方,有个人离你住的地方仅仅靠步行就能抵达,实在是奇迹。

他是个可爱男孩,我们时常如闺密般亲密玩耍,他也是个写作狂魔,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直到深夜,忽然发现冰箱里空无一物,于是发微信撒娇:

“老铁,出来吃夜宵吗?饿死了。”

那时我都擦好面霜准备睡了,收到微信后犹豫片刻,想起了冰箱里还有两个微波玉米。两分钟后,我拿个小纸袋装了一个玉米、一些零食和两个橘子,披上外套素颜下楼去。

附近的川味火锅店营业到一点半,店里只剩我们两个,可我们还是点了几个“大菜”,闲聊时笑得花枝乱颤,把竹筛子一并笑到了锅里,又哈哈大笑着把油乎乎的竹筛子捞起来。

我们认识不过两个月,在吃过那次深夜火锅之后至今没有再见过,他去了中国台湾,我每天看书、写稿,偶尔开开会见见编辑。

我们的生活回到各自的正轨,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在北京,我和很多人的关系都是这样,忽然聚起,忽然分离,长时间失联后又会因为某些奇怪的契机再次在同一张饭桌上相遇。

大家都是真心将对方看作朋友,也是真心没有时间过多招待朋友。

这是成年人的“行规”——不企图过度浪费对方的时间,也不给予对方陪伴的机会。

有时候会觉得一个人待着难受吗?

会。

不舒服并不是因为没朋友,而是总一个人住太安静,没有人情味,没有烟火气儿,显得有些寂寥。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收拾好包出门,去东大街那一片的咖啡店工作,在洒满阳光的小院子里打开电脑,点一杯咖啡,看看书或者改改稿,或者偷听别人说话。

秋日阳光明媚,有飞鸟落满房檐,我停下来为它们拍一些图,路过的拄着拐杖的老爷爷也顺着房檐的方向观望了一会儿。

我最喜欢秋天,是因为它不热烈,但又不是生气全无。这和我很像。

我在本质上其实不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但好在对发生过的事比较健忘,于是性格多温和与包容。

我回首看过去写的文章,会被那些盎然的朝气和无畏感动,但更多的还是对盲目自信的羞赧,有时候也会想:读者就是喜欢看我励志的样子,为什么不表达得更加慷慨激昂一些呢?

抱歉,维安好像渐渐做不到了呢。

仿佛夏日的太阳沉入秋日的湖水,焦灼感逐渐被熄灭,变成了一轮温和的月亮。相比曾经期待在湍急的河流里激流勇进,或者在开阔的海面上扬帆加速,现在的我开始偏爱那种慢一点、静水流深般的生活。

想要把自己的生活和精神拆解,条分缕析地明确每个部分,当它们逐渐被平稳地架构,就不会轻易动摇。

在这个大部分人在探寻成功路径和方法论的时代,我想要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观察和筛选,找到适合我自己的,可以体面且愉悦地生活的策略。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人不一定需要恋爱,但需要“恋爱感”。所谓的“恋爱感”指的是一种每天都像谈了恋爱一样,有朝气蓬勃的感觉。

不过据我观察,我在大部分成年人身上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他们反而有些像干瘪的苹果——向内收缩、坍塌,甚至表皮都起了褶皱,这是长时间孤独和内耗的结果,恋爱并不能让他们重生。让他们重生的,反而是漫长的寂寞构建出来的空间。

先爱自己,再爱别人,而后被爱,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我们需要的“独自感”,不是single(单身),不是lonely(孤独),而是alone(一个人)。

或者叫,一人份的热闹。

那些一个人自娱自乐时创造出来的热闹,为我们带来丰盈的汁水和坚硬的内核,帮助他们架起自己的骨架,并填充肉瓤。

编辑推荐

新锐作家+人气电台主播尹维安 全新治愈作品集。

尹维安,新锐作家,人气电台主播。热衷旅行、书写、播音,关注青春、成长、生活,善于讲述温而不沸的故事,繁华背后的心情。她的文字温暖而笃定,治愈力极强,仿佛能引导我们,找到我们憧憬的另一个自己。多篇热文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读者、思想聚焦、十点读书、晚安少年、清华南都等重量级平台推荐。自有公众号“维安记”总阅读量300万+。电台“蓝绿调频”在网易云、荔枝听书同步更新,总收听量600万+。深受读者和听众喜爱。

愿你在繁忙孤单的青春里,过清醒独立的小生活。

《一人份的热闹》是当代年轻人不得不看的治愈之作,维安用干净纯粹的文字抒写了33篇暖心故事,与当代年轻人那些最迫切的心事一一对照。

二十几岁的我们,每天都要被迫面临挑战与选择、对当下不满、对未来无知,在车水马龙的大世界中没有立锥之地,在如潮的人流中不知何去何从。然而,即便我们不能左右外面的世界,我们却可以左右自己的内心。学着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学会滋养这小宇宙中的天地山川。从内而外的温暖、斑斓。屏蔽大千世界的纷扰,学会享受那些不必与人分享的,一人份的热闹。过自由、不谄媚,不依附的小生活。

随书附赠 半糖少女明信片。

内容简介

如果你也像我,正处在独自成长的阶段;

如果你也像我,拥有大把时光,却无处“挥霍”;

如果你也像我,常常会想:独处时,做些什么能让自己越来越好?

那么,你可以为自己做一些尝试:

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

给自己买一束鲜花,

独自经历一场旅行……

拥有那些不必与人分享的快乐,

这是一个年轻女孩该有的成长与生活哲学。

不用贪心,也不必客气,拥有一人份的热闹,刚刚好。

作者简介

尹维安,网络电台主播,自由撰稿人,“维安记”微信公众号主理人。沉迷生活,热爱未知,终其一生,希望成为迷人而丰富的某某。目前暂居英国。已出版作品有:随笔集《我们的年轻,柔软而硬气》。

公众号:维安记,电台:蓝绿调频。

精彩点评

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学会成长,而这本书就是一部优秀的学步手册。每个人长大的过程都会对未来有很多想象,以后的多愁善感,以后的喜怒哀乐,以后的爱恨情仇,以后的生离死别……而在这些“以后”来临之前,总要接受一段属于自己的孤独,在这段孤独里预设,练习,丰满,直至获取足够迎接以后到来的储备。每一个想把以后生活的每一页活成体面,生动,自由的人,都得先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在真正长大之前,在分享人生之前,好好珍惜内心的繁忙与热闹。

——公众号大V 格十三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直接的共鸣就是,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充实而精彩。我想这些文字也是我认识的,充满维安味道的文字。它真诚,青春,勇敢,坦诚。无论你是否是一个人,是否也曾独自途经浪漫或沉寂的时刻,通过维安的文字,都可以找到平行时空里的另一种美好,你正追寻或者也属于你的美好。

——青年作家 王宇昆

维安的文字有一种魅力,能把人迅速拉到她构建的场域里,让你感受她的细腻,她的坦诚,她的果敢,她迷人的复杂性。她的文字让人平静之余,身体的某一部分也被悄悄唤醒。

——微博大V 曲玮玮

时而带你探寻未知,时而带你深剖自我,温而不沸,细腻动情,有温度的文字里藏着一位迷人而丰富的维安。

——知名博主 陈诗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