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记 | 发现我,看见你
今年给自己的小目标,是每天坚持写一点东西。我们每天的思考和接收的信息都是零碎的,不连续的,如果不记录不整理,那就会把他们流放到记忆的海洋之外。所以,想要把每一天的思考整理起来,疗愈自己,顺便疗愈路过的你。
最近订阅了武志红的心理专栏,对于“全能自恋”思考了很久,然而提问总是没有回应,所以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心理书籍。但没有互动,吸收总是有限的,所以这里积累了一些思考,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讨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全能自恋”: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即,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巨婴心理”。(延伸阅读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73972/b6295b44c95ef55a.png)
★★★★☆6.5
武志红 / 2016 / 浙江人民出版社
武志红认为“全能自恋”、“性”、“攻击性”是生命的三种基本动力,而“全能自恋”是第一原始动力。“我”是由无数个“自体”+“动力”+“客体”构成的。【我=N*(自体+动力+客体), 其中“自体SELF=自我1ego(头脑和意识)+自我2ego(身体和潜意识)】“动力”是一股能量,当它被善意(白)照亮的时候是生能量,能够滋养自体,对客体展现活力和创造力;当被恶意(黑)遮挡的时候是死能量,使自体僵硬、封闭、禁锢,对客体展现控制、破坏力。
“全能自恋”是人类的原始动力,一种能量流,当它被满足的时候,能够被“看见”和被“抱持”,人就会展现出自信和热情,如果不被满足,被拒绝和遭受敌意,那么人就会搞破坏、切断与客体的联系、或者转向攻击自己。
“全能自恋”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小孩,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却又弱小而脆弱的自己。基于“弱小”和“脆弱”,心理学家阿德勒研究了“个体心理学”,提出了超越自卑的方法论。需要客服自卑感关键是要通过“补偿”来维持自我的优越感,正常的补偿能够形成“实体自恋”,我个人理解为“自信”;而过度补偿则形成“虚体自恋”,即自夸和虚荣。
心理学的词汇艰涩难懂,我一直运用想象力去体会这些词的含义,也还总觉得很模糊。后来我查到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中关于“意向对话”的应用,里面提出了“撒旦”的解释:“撒旦是基督教文明中指代邪恶力量的意象,即魔鬼。它本为上帝所造,又称作黑天使,是耶稣基督前仅次于上帝的力量,非常强大。上帝制造黑天使的本意,是要它在人间制造“试探”,考验人类是否能够不被自身的阴影——懒惰、自私、贪婪、骄傲、嫉妒等所控制。结果,黑天使在这个实施试探的过程中不断控制人类以强大自己,并迷恋上了“权力”这一强权力量。由于黑天使对人类的控制走向了生命的反面,所以英文拼写为‘evil’(live倒过来),这个拼写写尽了撒旦反生命的本质。为了遏止黑天使不断扩张的势力,上帝创造了白天使,即以滋养生命、使生命重获自由的力量——爱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代表即为耶稣基督,在基督教传说中,他以坚韧的牺牲拯救了人类的灵魂。 我们可以看到,从一开始,爱和权力欲就是两种相对的力量。一种是基于奉献,一种是基于控制。”
如果对照心理学,那么基督代表了“生能量”;撒旦则代表了“死能量”。生和死,人类从有文明的开端就已经在研究,从宗教到哲学,一直都是困扰着我们的命题。再去思考“全能自恋”,那个我们内心的小孩,不正如“撒旦”那样,认为自己可以取代上帝,可以控制一切吗?(撒旦的特性:如果世界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运转则暴怒、不忏悔、不认罪、不承担责任;不能忍受被忽视或者处于次要地位,也不能忍受成为弱者。不断要求自我的扩张和强权,实施对他人的控制。)
然而“撒旦”常常并非以狰狞的面目示人,却以利益打动人心。特别在开始的阶段,它总会以友好的面目出现,给予物质上的舒适,或用其他针对当事人特性的方式取悦对方。由于人类自有的阴影,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贪欲、懒惰和虚荣,因而会不知不觉被它俘获——即被自己的阴影俘获,不得已或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灵魂。这个形象让我想起宫崎骏笔下的“无脸男”。一个影子人,带着面具,一开始总以友好的面目出现,用物质或其他方式取悦你,诱导出你的贪婪、懒惰与虚荣,然而一旦遭受拒绝则暴露出狰狞的黑色面貌吞噬一切。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773972-8e6c1e6111ddbb7b.jpg)
如此想来,“无脸男”不正是我们内心的阴影吗?我实在很喜欢宫崎骏的动画,现在看来可能是因为他用很生动的笔法来描绘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关于自卑的超越、关于勇敢、关于战争与和平……其实都是在探讨我们内心的善与恶,探讨“生”和“死”。
当白龙找到了他的名字,就如一个迷失的小孩找到了自我,重新展现出了他的生命力。无脸男被千寻理解和接纳,恢复了原来的善良。千寻代表了那股“生的能量”,把恶转化成善,把虚弱转化成坚强。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773972-2dfd3af48114cd1a.jp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773972-f41c15b9e9a76a0c.jpg)
千寻与变成老鼠的巨婴、无脸男一起,乘着没有回头路的单程的火车……这仿佛是每个人内心的写照。那列单程火车,就如我们的成长之路,要安抚内心的小孩,并且与我们的阴影和谐相处。当我们感到愤怒、嫉妒、焦虑、寂寞与不安的时候,想一想无脸男;当我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想要随心所欲的时候,想一想汤婆婆的巨婴。关于成长的课题,是要不断地体验和练习“爱”的能力。
既然「全能自恋」是人的原始生命力,要让原始的生命力得以展现,我们最根本的痛苦则是需要面对内心自我的“全能”和现实当中自我的“虚弱”的矛盾。 阿德勒认为超越自卑的主要方法是培养“社会兴趣——个人与他人合作,并达成自己与社会的进步”。 阿德勒把「社会兴趣」视之為「对他人的同理心」即「用他人的眼、耳、心来看、听及感受这个世界」,而这种天生的潜力是透过童年时期父母的教导、示范而学得,当个人发展出「社会兴趣」之后,其自卑感及疏离感将消失,并能与人互相分享、互相尊重,得到人生的快乐,这也是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指标。我想,这相当于武志红讲的“ 生命力的需要通过与客体构建关系来展开,‘我’一直在寻找‘你’,最终‘我和你’达成一体的状态 ”。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童年时得到父母“抱持”地照料,所以我们多多少少内心都有一个巨婴。在成年后,在更多的欲望和复杂的情绪纷扰当中迷失。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抱持”的方式,先去理解和接纳我们内心的撒旦和巨婴,才有同理心去接纳外界的不温柔对待。现实世界并不会随着我们的意志而转动。他人的恶,其实也源自他们内心没有被安抚和接纳的巨婴,当你能理解自己的恶,就能理解他的恶,当他的恶被你照亮的时候,恶就可以被转化成善的生命力。
我们要从“全能自恋”中超越自己,全身心地认同“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我们都是平等的,做一个乐观、自信、充满爱的人。借用曾经一个朋友的签名作结束语——“你心中有太阳,全世界都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