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文化我的老北京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

北京博物馆之行——天坛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55人  倚梦听风呓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天桥大街附近,安定门外,与城东的日坛,城西的乐坛,城北的地坛遥相呼应。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始称天地坛,后于明嘉靖年间,因立“四郊分祀”之制,于京城北郊另建方泽祭地,专祭天祁谷,后称天坛。

 

我国自黄帝以来便有祭祀的习俗,冬至祭天,元旦祭年,以“天、地、人”的三重结构为依托,人类处于此结构的底层,因此便产生出祭祀,求于天地给予恩赐,以保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祈谷坛祈年殿

 

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总面积达276万平方米。天坛的主体建筑为祈谷坛及圜丘坛,二坛位于天坛内坛,圜丘在南,祁谷在北,二者各有围墙,且以海墁大道相连。祁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等,圜丘坛内主要含圜丘坛、皇穹宇等。此外,天坛内坛还有斋宫,在天坛外坛亦有神乐署、宰牲亭、神厨、七十二长廊等建筑。

 

祈年殿内景

 

祈年殿为祈谷坛内主殿,遥远望去,天圆地方,定对其巍峨雄伟赞叹不已。殿内龙井柱四根代表一年四个季节,金柱一十二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檐柱一十二根代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以上二十四根柱子代表二十四节气。另外有童柱八根,具体代表什么相宁不得而知,望请小伙伴们不吝赐教。

 

历代祭天建筑模型

祈谷坛皇乾殿

 

 皇乾殿为祈谷坛内另一大殿,青色琉璃瓦铺顶,阳光下十分绚丽又不失庄重。皇乾殿是天坛内主要的展览性场馆,以上关于古代祭祀之用的建筑模型及其他的祭祀时使用的器具、服饰等,在此殿内均有展出。

 

斋宫正殿内景

 

斋宫为祭祀前皇帝斋戒的地方。其庑顶无梁,非常有特色,因此此殿称无梁殿。明清时期对祭天活动非常重视。自元世祖以来共二十余位皇帝在位期间均来过此处祭祀。少则一两次,多则五六十次(如乾隆、康熙,均近60次)。

在斋宫,对于皇帝及百官均有严格的斋戒规定。对于皇帝,要求于斋戒时,“不理刑名,不办事,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不吊丧,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祈祷,不祭神,不扫墓,前期一日沐浴。”

 

钟楼

相宁本人我

斋宫外景

圜丘坛外景

圜丘坛皇穹宇

 

圜丘内回音壁有神奇的回声现象,有“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之称。在这里,你讲话,可以听到三四声甚至更多次的回声现象。经中科院声学所杨训仁老师以及黑龙江大学、哈理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天坛管理处等多家单位学者的探索研究,确认回音壁凹面可以进行多次反射,回音壁台面及围栏下半部分以及天心石亦可产生回声现象,同时,皇穹宇整体的建筑结构以及外形尺寸也能很好的辅助多次回声的形成。多方面的结构,导致了回音壁“一呼百应”的神奇现象。

 

永定门

 

在天坛公园不远处就有永定门,先农坛也不远,均与天坛遥相呼应。这跨越百年的陪伴,让他们在如此快节奏而越来越现代化的北京也不会太过于孤单。

 

如果喜欢,请关注相宁的微信公众号哦~~

秋的郁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