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和牛渐渐远去,喑哑的声音,空旷的傍晚,袅袅的炊烟……在风一样飘扬的歌声中,福贵和福贵,于苍茫的暮色中渐渐远去,空留广阔的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一个豁达乐观的垂暮老者;一个不断遭受着苦难折磨的少年,一个不经意间又会遇见幸运的男人。谁能想象呢,这看似全然不搭边的状态,归根究底,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真实生命。少年的福贵,年少轻狂,甚至放荡不羁。出入烟花之处,口吐淫词秽语,各种灭人伦的事也干了不少,终于在赌博中败光了所有家业,用福贵阿爹的一句话:“孽子!”从未如此落魄潦倒的他终于有了点醒悟,真正的悲剧,却才刚刚上演。祖辈的家业丢了个精光,老人的魂儿便也随着远去——福贵的阿爹“熟了”。为母求医的福贵途中缺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回家时终也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自此,无论打骂,福贵再也无法见到自己至亲的父母。妻子家珍虽是千金小姐,却没的小姐脾气,任劳任怨贤惠持家,怎奈命运多舛,偏偏就得了不可治的软骨病。儿子有庆单纯善良,为救县长夫人活生生地被抽血抽死。女儿凤霞倒是与二喜喜结良缘,却在产下男婴后死在了手术台上。三个月后,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勤苦能干,却因吊车差错而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干搬运这活磕伤碰伤都是日常,可被夹死的却只有二喜一人。外孙苦根生来便没了母亲,这下又没了父亲,心疼他的福贵给他煮豆,不曾想苦根竟被撑死……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剧一幕接着一幕地上演,生命中难得的温情一次次被死亡撕的粉碎,最后,空留福贵与一头老牛独犁几亩小田。鲁迅曾说过:真正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似此来说,福贵的一生便是一个十足的悲剧。每当生活出现了一点微光,哪怕是用放大镜才能看得到的希望,马上,就会有地狱之手将它撕裂。他是不幸的,这人尽皆知。可当福贵回首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又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是丢尽了家产,可所谓福兮祸之所倚,他也因此保住了性命,免于龙二被五枪打死的下场;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共死难的朋友们……支撑他历经苦难还能保持坚强、乐观的,就是“活着”,这,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一种敢于“活着”的勇气。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当生活递给你失落,甚至是痛苦、绝望,当命运抛给了你残忍的一生,是就此放弃还是继续坚持?福贵选择了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一无所有,不知去处,只要还活着,那就只要活着。这是福贵经历了欲哭无泪的压抑生活之后最终的状态,也是最好的状态,他让人们见识到了生命的强大、生命的可敬,而生命的意义,便也正是如此:“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亦是《活着》展现给我们的生活态度。只要活着,便是对生命对好的敬重。
(18传媒新三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