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回 资治通鉴: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你的单纯

2023-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鉴史悟道

《资治通鉴》第12卷 汉纪四

  汉高帝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

  【原文】

  定陶戚姬有宠于上,生赵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谓如意类己;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上之关东,戚姬常从,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益疏。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译文】

  定陶女子戚夫人受高帝宠爱,生下赵王刘如意。高帝因为太子为人仁慈懦弱,认为刘如意像自己,虽然封他为赵王,却把他长年留在长安。高帝出巡关东,戚夫人也常常随行,日夜在高帝面前哭泣,想要立如意为太子。而吕后因年老,常留守长安,与高帝愈发疏远。高帝便想废掉太子而立赵王为继承人,大臣们表示反对,都未能说服他。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强硬地争执,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周昌说话口吃,又在盛怒之下,急得只是说:“臣口不能言,但臣期期知道不能这样做,陛下要废太子,臣期期不奉命!”高帝欣然而笑。吕后在东厢房侧耳聆听,事过后,她召见周昌,向他跪谢说:“要不是您,太子几乎就废了。”

  【解析】

  戚夫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女围棋高手,汉代著名舞蹈家,歌唱家。刘邦做汉王时,被戚夫人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称帝后,随即纳她为妃子。戚夫人得宠后,不久便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刘如意。有了儿子的她,野心也逐渐膨胀,于是便日夜哭泣,希望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刘邦也曾多次想废太子改立如意,但至死也未能如戚夫人愿。戚夫人在与吕后竞争太子之位时,为什么会失败,到底做错了哪些事情呢?

一、戚夫人仅以情感争取权力,没有自知之明。

  戚夫人原本是贫家女子,后来因美貌和能歌善舞,深得刘邦宠爱。 在中国以男权至上的古代,女子是弱势群体,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然而戚夫人却依靠美貌和艺术才华,获得权力地位,实属罕见。戚夫人受宠于刘邦十余年之久,以其艺术才华安抚了他晚年疲倦的心灵。然而这种虚假的情感纽带,让戚夫人迷失了自我,于是野心日益膨胀,于是试图劝说刘邦废除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

  然而,她缺乏自知之明,忽略了刘邦对结发夫妻吕后的信任和依赖。戚夫人和吕后相比,戚夫人她年轻,肤白貌美,又善解人意,而吕后年老色衰,黄脸婆一个,显然刘邦在情感上更喜欢戚夫人。但是刘邦,一个布衣出身的底层,抓住时代浪潮,经过多年努力,能一举登顶社会统治阶层,他绝不是仅靠下身考虑问题的人。所以,在重大政治决策上,他的理性更能战胜感性,知道信任和依赖吕后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戚夫人所给的。戚夫人看不清吕后在刘邦心中的地位,盲目与之竞争太子之位,结果导致她悲惨的下场。

  这也在警示我们,在资源争夺中,我们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认识,不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利益,而忽略了实际的风险和后果。

 二、戚夫人孤军奋战,不善于团结拉拢盟友。

  戚夫人得到刘邦的宠幸之后,在长达十年相处时间里,除了跟刘邦厮混跳舞外,几乎没有培养自己的心腹集团,甚至连自己的外戚势力都没有做重点扶持。

  纵观古今,在皇帝的后宫权力斗争中,没有娘家人的帮助,没有靠谱的稳定的心腹集团,一个女人无论受多大宠幸,都很难走远走稳。即便皇帝在世时,能够依靠皇帝的宠幸能独霸后宫,但是不趁皇帝在世之时扶持娘家人来壮大自己的话,一旦皇帝去世,自己将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然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当刘邦把废立太子一事告诉群臣的时候,朝堂上下都一致反对。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戚夫人说句公道话。哪怕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出来分析赵如意的优点,太子刘盈的不足,戚夫人都有机会翻盘。

  但是话又说回来,朝堂上下不可能都向着吕后的,其中必然有支持吕后集团,也有中立派,也有反对派。可惜戚夫人自始至终,都没有适时的和朝臣建立深厚的利益关系。

  当别人想支持你时,但是却从未在你这里捞到一点好处,甚至连预期的承诺都没有,别人凭什么冒着风险帮助你。

三、吕后的情商和智商远超于戚夫人。

  吕后跟刘邦属于创业夫妻,一路风雨走过来,夫妻感情自然是不必多说。在刘邦成为皇帝以后,吕后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后,但是吕后就此知足了吗?

  没有。

  因为她知道,不管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不会被别人所左右。

  于是吕后便开始肆提拔吕氏一族,用自己娘家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比如让自己的几个亲侄儿位居重要岗位,还让自己的亲妹妹下嫁给刘邦的大将樊哙,以此来搭上功臣勋贵这条线。再让自己的娘家亲戚要么娶刘家女,要么嫁功臣男,这种盘根错节的防线,没有任何人能轻易攻破,即使是刘邦本人。

  同时,吕后还不断在朝堂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比如周昌站出来反对废立太子时,她随后就对其磕头表示感谢。这让其他摇摆不定的大臣明白,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她这种良好的感恩品质,无论对什么身份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感恩之心可以帮助自己俘获人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吕后明白,要想让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心事,必须将自己的命运和沛县功臣派、吕氏集团等等更多势力绑定在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稳定。要让那些功臣大臣知道,支持她那就一荣俱荣,支持戚夫人那就一损俱损。

  周昌、陈平、周勃等功勋阶层,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刘邦虽然表面上喜欢戚夫人,但是实际上,他不敢也不会让结发夫妻吕后为难。吕后的势力在朝堂上下盘根错节,就算刘邦脑子发热废了太子刘盈,让刘如意当继承人。他心里也清楚,有多少人真正支持小妾的孩子,小妾有没有足够的能量对抗吕后势力。

  【启发】

  1、做任何事情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让野心超过了自己的实力。

  戚夫人原本就是一个农家的女子,没有任何的家族背景,得幸于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才被刘邦所宠幸。如果她谨小慎微,处处做好本分,不与吕后争权夺利,很可能有好的结局。然而她却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自食其果。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凡事要未雨绸缪。

  吕后之所以在后期有那么多功勋贵族帮助自己,其中知恩图报,善于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开始布局,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人无论你地位多高,你都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你在未遇到困难之前,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他人受恩于你,当你真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给予你支持和帮助。

  3、学会差异化思考,维护集体利益

  周昌眼看刘邦要废立太子,他没有畏惧权威,而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不仅赢得了其他大臣的尊重,还俘获了吕后的好感。虽然枪打出头鸟,第一个人站出来反对领导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是在维护集体利益,而非维护领导个人利益。相反,如果领导提出不合理的意见和主张,大家都保持沉默,那么你就算有很好的才华,也很难被领导重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