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透视经典学习与成长

孝竟然是政治——《回到春秋读论语》第37章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86人  乐道也

好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么做竟然就算是从政了

有人对孔子说:“先生您为什么不从政?”孔子说:“《尚书》都讲了:‘孝啊,最重要的是孝,又能友爱兄弟,推广到政治上也是如此。’这么做就是参与政治了,否则,怎样才算是从政呢?”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篇之二十一

 “或”,就是有这么一个人。他是谁?不知道。这个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先生您为什么不去从政做官呢?“奚”是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

估计此人也是个二货,会提这种问题,他不知道孔子朝思暮想的就是当官从政,不过机会一直没来。后人猜测孔子说这番话是在鲁定公初年,孔子还没做官时的事。后来机会来了,孔子登上政治舞台大展了一番宏图,结果却在现实面前碰得鼻青眼肿,无奈之下离开鲁国,奔走于列国,弄得像条无家可归的狗。不过还有人推测,这次答问是在孔子结束周游列国,返回鲁国之后,此时他已无心仕途,在专心于教书育人的同时,埋首增删五经,就是潜心研究后来被儒家视为宝贝的那些老古董——《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不管它究竟发生在哪个时间节点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从来都是重视政治,并且更重视孝道。他始终强调孝是“为政”的基础,因为在血缘相沿的古代宗族社会,伦常孝悌就是政治,伦理与政治完全是浑然一体的,孝道的基本内涵就是“孝”与“友”,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所以孝就是政治。

“书云”,“书”指《尚书》,它最早的书名就叫《书》。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大部分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就是一部公文总集。《尚书》的“尚”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尚”通“上”,即上古的书;一种认为“尚”是尊崇的意思,指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认为“尚”代表君上,因为书中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不管怎样解释,这个“尚”字反正是后人加上去的,是谁加的呢?不清楚。有人说是孔子所加,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把它整理、选编成一百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但这里孔子并没有说“尚书云”,而只说“书云”。《尚书》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流传下来的已是真假混杂。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是《尚书》里的话。“孝乎惟孝”,两个“孝”字反复出现,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意思是孝呀!只有孝顺父母最重要。“乎”是语气词,“惟”,只有。“友于兄弟”这句话,是形容兄弟之间互相敬爱。“施于有政”,则是要把“孝”和“悌”推广影响到政治上去。“施”,延及。“有”是词头,用于名词之前,以助语气,无意义。“政”指政事、政治。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说,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为什么要我亲自去从政才算为政呢?孔子的意思是说,政治并不单单是行政管理,日常修身齐家的教育和倡导也非常重要,实行孝悌之道,用它来教化人,推广到整个社会,这也就是参与政治,帮助治理天下。这道理讲得是对的,不过孔子的回答确实有点言不由衷。

孔子是积极入世的人。儒家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修身齐家是基础,并且可以推及治国,但倘若光是宅在家里,而不出来从政,个人也是无法发挥直接的政治影响的,也就谈不上“治国平天下”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出仕是孔子的本意,但由于当时各国政治错综复杂,国君们又都是打着各自的小算盘,相互尔虞我诈,孔子的思想是一心要复周礼、守善道,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用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昏庸的当道者和污浊的世风,使孔子宏大的政治愿景都化为了泡影。

本章有一个成语:

友于兄弟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包咸:“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辞。“友于兄弟”,善于兄弟。施,行也。所行有政道,即与为政同。

《论语注疏》:行于此二者,即有为政之道也。

李炳南:孔子答意,虽然不在官位,只要在家施行孝友,亦是为政。孝友是为政之本,除此之外,何事算是为政,故云:“奚其为为政。”

《论语正义》:为政之道,不外明伦。故但能明孝弟之义,即有政道,与居位为政无异。故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安国: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己以恭。言善事父母者,必友于兄弟,能施有政。

范宁:夫所谓政者,以孝友为政耳。行孝友则是为政,复何者为政乎?引《周书》所以明政也。或人贵官位,而不存孝道,故孔子言如此也。

朱子:《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

郑汝谐:孝友笃于家,则其施于有政,亦是心而已。然则虽不为政,而在家庭之间躬行孝友之行,为政之道固在是矣,何待夫为政哉?

《论语正义》:弟子记此章,在哀公、季康子问孔子两章之后,当亦以时相次。夫子定五经以张治本,而首重孝友。孝友者,齐家之要,政之所莫先焉者也。有子言孝弟为为仁之本,其为人也孝弟,不好犯上,必不好作乱。故孝弟之道明,而天下后世之乱臣贼子,胥受治矣。夫子表章(彰)五经,又述其义为《孝经》。《孝经》者,夫子所已施之教也,故曰“行在《孝经》”。

《白虎通》:孔子所以定五经何?孔子居周末世,王道陵迟,礼义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问。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翼行其道。自卫反鲁,知道之不行,故定五经以行其道。故孔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也。

包慎言:五经有五常之道,教人使成其德行。

《后汉书》李注:隐遁好道,在家孝弟,亦从政之义也。

钱穆:孔子论政,常以政治为人道中一端,故处家亦可谓有家政。孔门虽重政治,然更重人道。苟失为人之道,又何为政可言?

蕅益大师:此便是“为政以德”。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章句》 《论语注疏》 《论语讲要》 《论语正义》 《论语训解》 《论语注》 《论语集注》 《论语意源》 《论语正义》 《孝经》 《白虎通》 《论语温故录》 《论语新解》 《论语点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