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日子的温漫游
今天是上海难得的晴天,早上被阳光的叫醒的感觉有些诧异,时间已经是上午十点,休息的日子,真的有些慵懒、安逸,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上,比如时下最大的感受是饥饿,一家三口的饥饿。
中午女儿有个画画课,是她喜欢的,可是只限于喜欢而已,前几天买的自行车终于派上了用场。女儿在前,我在后我们向着目的地出发,我的目的地是她画画教室边的图书馆,她当然是教室了。
14点,我们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下午的旅程。先去买个手套给她,因为虽然有太阳,可还是很冷的。在向着饰品店出发的路上,看到了“一点点”然后,理所当然的先解决口渴问题。
其实这个小镇还是很大的,有好多我们不曾到过的地方,就像现在,我们在菜场的后边发现了一座小桥,女儿惊喜的喊我一起骑过去,桥是最常见水泥桥,只是建在小镇较为偏僻的地方,周围的环境很有些古色,于是就更显精致了些,桥下河水丰盈,缓流而过的样子,很江南!
这里是上海较为原始的一片区域,很多自建的小楼房各有姿态,两层三层四层,各有千秋,就算是一层的房子也是有些特点的,不同于北方的粗犷,有着自己的细腻与柔情。虽是初春,可还是有些冷的,可喜的是绿阴丛丛,投下的影也是明暗斑驳,这就是小镇的春。
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在这个小镇的内部,穿街过巷,欣赏着不同的风景,一阵暗香传来,抬头一片黄色花丛迎面撞来,那是一树盛放的腊梅,在二层小楼的前边点缀了街景的安静,如一树吵闹的小鸟,打破了天空的静谧,她是那么的美丽,毫不掩饰的热情告诉全世界我在这里,我就是要争春,就是要争于百花之先,在寒冷中的傲骨就是要让世界知道。
小巷的路,有些难走,阳光照不进的阴暗还是存在的,却又是另一番感觉,有些许的刺激,又有些许的神秘,那些或红的,或白的,或灰的门里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曾经演绎着什么样的精彩,如今虽然有些破败,却不妨碍我对它们无限的遐想,我喜爱这个小镇,以及这个小镇的美与神秘。
在北侧路的尽头,是一个土山,或者说是一个土坡,骑上土坡,入眼便是一条大河,在看惯了逼仄的小巷,斑驳的灰墙,或低矮、或堂皇的小小巷景后,突然撞进眼帘的一条大河所能赋予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一瞬间扫平了所有的小小哀愁,曾沉浸于小巷中的柔情与幻梦,一瞬间就归于内心的小小角落,不敢抬头,只因这波澜壮阔,只因这不知流淌了多久的河水所承载着的浓情与沧桑,那是撞破小我的冲动,一往无前的也许不只有人生,还有更多的值得的期待,就像出了小巷的我,原来,世界这么大,也不仅仅是只有眼前的苟且,当然,远方也不一定只有诗,还有一切可能,以及可能的一切。
一条大河,金汇港河,它冲散了所有的游玩的冲动,于是,归程。归程是另一条路,路上有水果店,熟悉的店员说着不痛不痒的话,日子就是这样慢慢的消磨在了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却终难逃脱的工作中。
家后面的小小池塘,今天聚集了好多人,原来,是有一队捕鱼者在抽干池塘,这在网络上常见,可是发生在身边却是第一次。池塘是长长的,另一边的水已近干涸,水中的鱼儿在不断挣扎,有大的,更多的是小的,它们在逆流而上,冲破属于它们的命运枷锁,却看似可怜也无情。尽头是几只白色的水鸟,飞翔的姿态是那样的高傲与自由,此刻的飞鸟与游鱼终于坦诚相见,不知是讽刺还是悲哀。我问女儿,此景应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说明一下,女儿摇头,而此时,我心中只有一个词语,竭泽而渔!是的,只是真正看到这种情景,才真正能够了解鱼儿的悲哀与绝望。我转头对女儿说,我们回去吧。女儿似乎也失去了所有的情绪,有些心伤的默默的走在了前面,回家了。
也许成长就是要付出代价,也许成长就是要面对无奈,也许成长就是要经历痛夺,也许成长就是要走出自己的今天,也许成长就是面对不可知的明天,也许成长就是要跟自己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