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政治学》03:精英如何骗取大众?
昨天,摆了个乌龙。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封面当成了拉斯韦尔的。检讨。
第二章 象征
精英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拉斯韦尔答曰:“以共同命运的象征作为旗号”。
然后是各种状态下如何打旗号?
1
这些象征就是现行制度的“意识形态”。精英利用各种约定俗成的言词和姿态从群众中骗取血汗、劳动、税金、赞扬。
怎么听起来就像在说那些灌输心灵鸡汤的企业家导师?
任何组织严密的生活方式都要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来塑造人的行为。
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浪漫主义-消费主义-今朝有酒今朝醉-钱赚来就是要花的,我们收到各种观念的蛊惑。组织无论大小,也都会去灌输自己的观念。
资本主义所有社会的和工业的困难都自动地被追溯到个人因素上面。
《当幸福来敲门》是个人奋斗的赞歌。
国歌、国旗、宣誓、鲜艳的红领巾、博物馆里先人的足迹,强调你是一个中国人。最近刚读完许倬云先生的《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共同体》,讲述中国这一观念在历史上的变迁,我就发现如果回到大唐、北魏的平城时代(今天山西大同),我们看到的不会是现在观念中的中国气质,但是我们依然将之看成是中国,是灌输的结果。
苏联建立公共洗衣房、集体宿舍取代私人单位,是集体主义的表达。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帝国》中刻画来日本之前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这也是塑造的结果。
2
在精英们使用宣传手段时,一个战术上的问题就是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希望中的共同行为的各种象征和方法。
处理下述的情绪:攻击、内疚、虚弱、喜爱。
人的情绪会变,但被利用的情绪类别大概不出上述范畴。
战争宣传是拉斯韦尔传播研究的拿手好戏。《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短短篇幅把战争宣传行为几乎说尽了。
一个社会的战争组织会乘机利用在危机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高度攻击情绪。
在对付内心压力的各种方法中,投射最简单——常见如迁怒。
战争中的宣传将一个人内心压力投射到敌对对象上。
受到威胁的感觉大大增加了对爱的需要,于是,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无限保护作用和无限宽容的、强大而睿智的象征。
两者相辅相成。
为了拉中立国下水,英国在美国活动,把美国拉向英国,只是他们的做法是通过私人联系,是民间的友谊,德国采用特工,结果身份被暴露,声名狼藉。
在敌对国家进行宣传工作的主要目标则是设法把敌对情绪转向其他敌人,或者转向内部。
一战到了后期,德军的士气到了几乎一击即溃的地步。妻子们的抱怨影响前线士气。士兵吃不好穿不好,在士兵与军官的之间产生裂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带来伤害。曾国藩带兵一清二公,清是自己要干净,不搞特殊化,公是论功行赏要公平,不要有功劳有赏赐就往自己家里搬,统统给出去。
协约国在德国战壕内投了6500万份传单,宣传德国必败。结果德国士兵喊着“共和国”投降。
3
革命困难。
合法当局是靠塑造那些出生在他们控制范围内的人们的道德观念来维持和延续他们的统治的。
陈胜吴广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控制情绪。是啊,凭什么!
革命宣传工作的心理任务在于对攻击、内疚、虚弱、喜爱等情绪实行控制。
地主代表杨白劳,资本主义代表黑心无良资本家。马克思主义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剩余价值,控告资本主义是战争、贫穷、苦难、疾病之源来鼓励内疚情绪的投射。最好的是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终将接管世界。
我特别喜欢作者的一段话,以此作为今天的结尾。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用个人的喜好来解释世界历史,把个人的追求上升到宇宙必然性的高度,按照愿望中的模型来改造世界,就是通过整个象征的合并来使残缺不全的自我臻于完善。没有任何一种与之相对抗的象征主义达到了如此进行强制性阐述的高度。
最近在读的《若干重大决策的回顾》字里行间充斥着的,就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最终目标的笃定,那么些弯路与这笃定不是没有关系的。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