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典:自毁长城1
最近学习苏洵《六国论》,论及赵与秦的军事对抗,二败而三胜。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秦国采用离间之计,挑拨赵国君臣关系,致使优秀将领李牧屡遭谗言被赵王猜忌而杀,最终导致赵国灭亡。由这段历史忽然想起“自毁长城”这一历史典故。现在作为成语,意思是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该成语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如观影《岳飞传》时,针对南宋高宗朝赵构受奸相秦桧暗中唆使,挑拨离间,在风波亭冤杀岳飞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就会说这是南宋在“自毁长城”。
但是,“自毁长城”这一成语的出处却并不是源于南宋岳飞被冤杀,而是来自一个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将领,他就是南朝宋的开国元勋——檀道济。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深入了解这位将领为何会被冤杀,以及他含冤而死为何会留下“自毁长城”这一成语的来龙去脉。
檀道济家一共兄弟五人,世代居住在京口,因为年幼丧父的原因,兄弟五人都由堂叔檀凭之养大。檀家兄弟之中,包括檀道济在内,一共有三人追随了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篡位的桓玄的义军,在击败桓玄后,檀道济跟随刘道规等人追击桓玄,最终桓玄兵败身死。由于其骁勇善战,屡获佳绩,不久后檀道济便被委任为辅国将军、南阳太守,并且还被赐予了吴兴县五等侯的爵位。
自此以后,檀道济跟随着刘道规到处东征西讨,在后来的卢循之乱中,檀道济累建奇功,可谓战功赫赫,一路升迁,先是转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随后又升为太尉刘裕参军、中书侍郎、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等职位,进爵为唐县男,食邑四百。后来又担任过刘裕的太尉主簿以及谘议参军。可以说,檀道济一步步地走向刘裕集团的核心,成为了刘裕的心腹。
后来,刘裕乘着北方后秦皇帝姚兴去世,新的皇帝姚泓刚刚登基,多处出现叛乱的机会,派出檀道济以及王镇恶等人作为前锋进行北伐,让他们向许昌、洛阳方向进攻,结果一路势如破竹,沿路各城纷纷望风而降,檀道济更是高歌猛进,拿下了军事重镇洛阳。檀道济北伐刚柔并济,对待俘虏却并不残忍,甚至主动将其释放,从而获得了北方民众的民心,归降的人越发多起来。最终檀道济率领的北伐军攻下了长安,灭了后秦,檀道济因此转任征虏将军、琅琊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