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衣服”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仿写)191/365
笔者在一年级体育常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运动热了以后就把衣服随手乱丢在操场,出现忘记衣服放在什么地方,拿错别人的衣服,看到别人放什么地方,也把衣服放到一起,又或者跑到别人衣服上去乱压等问题。于是,笔者运用“整理衣服”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
我通过对帮助皮卡丘找衣服的情景导入,引出整理衣服教学,诱导学生思考皮卡丘是如何脱衣服,折叠衣服,放置衣服。通过皮卡丘整理衣服动作,学生积极模仿,互相讨论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整理衣服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二、游戏诱导,动作正确。
学生们正在进行小组练习,只见一名学生直接把衣服乱揉成一坨,看到旁边的同学把衣服都叠得很好,他有些着急,嘴里一直嘟囔着:“怎么我总叠不好?别人就可以叠好?”
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儿歌游戏来诱导学生边做边思考:“两扇大门关闭好,两手抱一抱,弯弯腰,叠好衣服放线上。”学生就能根据儿歌边做边叠衣服,有效的避免了学生把衣服乱揉成一坨的现象。
三、模仿接力赛,整理变游戏
学生们正在练习折叠外套,看到旁边其他班在玩接力赛跑,时不时的听到加油呐喊声,不由自主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我此时巧妙的运用模仿接力赛跑的特点,让学生思考我们的整理衣服是否可以运用在接力赛里面?好多学生都积极的回答,把接力赛的接力棒换成衣服的外套,此时,教师正好利用接力棒变外套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模仿折叠外套并穿上外套这一动作进行接力比赛。
四、分层分组,合作学习。
在整理衣服完整动作掌握中,我进行了教学效果统计,但结果并不理想。
“接力赛”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是完成“折叠衣服”不太熟练的学生,第二小组只出现“折叠衣服”基本掌握动作要领的学生,第三小组是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能够小组成员进行互帮互助。我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然后再针对不同小组的不同情况进行巡回指导和帮助,教学效果显著。
课后,我对学生进行访谈,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诱思探究”上课模式,这样不但让他们体验到快速奔跑,又把所学的整理衣服运用在课程中,提高了自己整理衣服的动作质量,而且使学生非常有自信挑战更难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