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1)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26人  尘心细语
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1)

动力团体第二次活动回顾(2019.1.14)

1、关于位置。这次开始后,基本上大家的位置没有变动。我也 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大家会按原来的位置坐。我犹豫了三秒中,问了贾老师一句:我们的标识牌用不用给摆好?贾老师说不用,自己拿自己的。我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充分地展示出每个人的个性。通过一个人选择位置,可以看到他日常的行为模式。

我身边的一位老师是唯一一个变动位置的人。她第一个发言,说感觉今天的气场很沉闷,大家都没有动位置,唯一她变了位置,这让她感觉很有压力,而且会有被审视和指责的感觉。说因为坐在我身边,因为上次我曾经对她有过苛责(他以为的),所以,更有压力了。

我觉察了下自己。的确这个位置是我感觉熟悉的,坐下来回感觉安心的地方。并且回顾日常生活中,我也喜欢找熟悉的地方和位置。看来,我已经无意识地暴露出自己的行为模式。不过,另一位老师的说法,我也很认同,她说,人性都是这样,喜欢在舒适区呆着。

2、关于岗位。K老师分享了她的几段工作中的经历。在这几段工作经历里,都是她做的很好,但是却在做好之后,会出些差错,把看起来很美好的前景给搞砸。感觉自己亲手葬送了很多机会。接着,她反思说(有没有合理化的成分有待进一步洞察),自己潜意识里不愿意在现在的岗位上呆着,希望能有更好的其他工作。说完这些,他请求两位老师给予指点迷津。两位老师均没有回答。此时,她用语言直接攻击两位老师“这次团体,感觉两位老师功力见长啊!”我听到这些,会感觉到内心多种感受出来:

第一种: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呢?——指责。(超我)

第二种:一丝兴奋:爽!(自我)

第三种:隐隐有些愤怒(对两位老师的):怎么能见死不救呢?——不明白这是不是自我?(本我)

当她再次让在座的老师给予分享的时候,有位老师说:“你已经把问题看的很清楚了。”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但她还是坚持说,要同辈指点些什么,或者分享下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也行。

我有类似的经历。有过之而不及。我说我就分享自己的几段类似很惨烈的经历吧。没有指点,只有分享。我这么说,是我感受到K老师强烈的想要某个确定性答案或者给个原因。我给不了。我分享了自己三次有机会可以做的更好一些,但因为胆怯,害怕有个不好的结果,就;临阵逃脱,让一件事没有结果。这些年来,类似的事情其实很多,生活中,我往往会把一些重大选择的权利拱手让出,或者放弃,或者逃避。不敢面对那个自己想象中的可怕的恐怖的结果。(这个结果都是自己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出来的。)以至于很长时间里,会给很多人一种我是那种“怀才不遇”的“才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失意”的人。只不过是没有机会。现在看来,真的不是这样啊。我在单位上班也快三十年了,除了刚上班凭着自己的无知拼了一把,换到现在的岗位上,就再也没有动过。我真的愿意改变吗?我真的愿意改变吗?我真的愿意改变吗?当我第三次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看到答案是——我是想找到一个比眼前更安逸的、更安全的工作,而不是让自己发展的更好。从骨子里感觉自己不陪得更好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安逸程度,已经配得上自己的能力了。这几年,随着我试着提升自己的能力时,我发现,自己慢慢的尝试着可以接受一些难一些的,有些挑战性的工作了。

对方对我的回应,说:“听你这么说,我就更害怕了,我更想改变,你说该怎么改变呢?”今天在这里复盘昨晚的经过时,突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K老师需要一个指导性的、确定性的和权威性的答案。而我真的给不了。在那一刻,我被她的逼迫认同了,就顺着她的问话,答:“当你能够看到这么多次的失败,都源自于一种模式,你可能就会放下一些,就会在有意无意地觉察到这些,一旦再有雷同的经历,迟早会被几揪住,然后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样说,其实还是在给对方建议。这个时候的建议,根本不能引起对方反思,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对于我的回应,果然她没有再说什么,又转换了话题。

坐在我左边的Y老师,因为一次团体活动,感觉很投缘,虽然没有交流,对她又十分的信任和信赖。她几乎不说话,第一次也是这样。

今天晚上LL很少说话。跟第一次完全相反的状态。我会感觉,这是她比较真实的状态。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