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江湖

子墨品金庸之天龙八部一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21人  子墨入海

        天龙八部是佛教中八类护持佛法有大神通里的众生。金庸先生以此为名,足见其书有护持宣扬佛法之意。

      萧峰和段誉究竟谁是主角让许多人争论不休,而金庸先生也没有明确谁是主角。人们普遍的意识上认为小说该有个主角。当然这是大部分小说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却不都在这个范畴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你不能说曹操,刘备,诸葛亮哪个是主角,但是每个人都很鲜活,都很有特色。天龙八部承袭了这一传统。而又将段誉个痴似宝玉的人将故事贯穿起来。所以段誉既像西方小说写作习惯上的主人公,却又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修习佛法是要破除我相我见的,显然金庸先生于此着力颇多。

      萧峰与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中对比最强烈的人物。如果说萧峰是一个悲剧色彩浓重的人物,那么慕容复恐怕天龙八部中最大的悲剧人物。

      萧峰因为慕容博的阴谋而失去父母流落中原,少师少林,又修兮丐帮降龙十八掌,自悟擒龙功等。及壮,得为丐帮帮主。行事光明磊落威风凛凛。

      康敏原是一个贫贱而美丽的女人。贫穷困窘的生活使她性情变得极端。而她试图通过婚姻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不幸的成为段正淳的玩物。因不见容于刀白凤,无奈嫁给马大元。萧峰的英雄气魄及帮主地位让她怦然心动,而萧峰对她不伦之恋的鄙薄和对她本人的不理睬让她极为愤怒。她或许认为马大元是她和乔峰之间的绊脚石。因而勾结白世镜杀掉马大元。然而马大元之死并不能改变她与萧峰之间的关联。萧峰对她冷漠让仇恨。所以在她泄露了萧峰的身世,而让萧峰不得不辞去帮主之位。这个近乎完美的抄袭正是源自水浒传,康敏与潘金莲惊人的相似。潘金莲被一个财主霸占,不见容于正室。为正室忌恨,强迫她嫁给武大。亦为所谓爱情谋害亲夫。我说武大郎因武松而死,马大元因萧峰而死。武大郎是一个信奉柔弱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源的人。却因为武松的到来变得刚强。潘金莲是个受欺凌的苦命人,嫁给武大后,依旧被小流氓骚扰。所以不得不搬到阳谷县。初见武松,便知他是打虎英雄,此后不再会受人欺凌。因此对武松起了不伦的爱慕。最可怕的是,潘金莲的这种爱慕是她的初恋。这也是她杀武大的种子。武大正是她和武松最大的障碍。得不到武松的她遇到了万人敬仰的西门大官人。当他们被武大捉奸的时候,西门庆怂包似的逃走。潘金莲却唆使他踢伤了武大。西门庆尚知偷情羞耻有愧,不得不逃。潘金莲却无愧于心的让西门庆打武大。潘金莲因武松而对武大产生的仇恨却借西门庆的脚来报复。相对而言白世镜并不是潇洒的西门庆。潘金莲并未对武大有杀心,然而病床上的武大说,如果潘金莲好好待他,武松回来他不会说什么都时候,武大已经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康敏比潘金莲更极端,却不如潘金莲的形象更具韵味。至于萧峰则远胜于武松。武松爱喝酒,萧峰也爱喝酒。武松打虎,萧峰亦打虎。武松杀人不分男女老幼,抢狗肉不管先来后到。萧峰不愿杀人,人却要来杀他,不得不杀人,亦怀故人之德,不杀少林高僧。母亲被汉人所杀,自身被汉人所逐。却为众生之福,极力阻止侵宋。真是高下自见。

      如果说悲剧是对美的毁灭,那么萧峰无疑是个悲剧人物,但至少他是美的。真正的悲剧却是看起来很美,实际却很丑,而且越来越丑的活下去。慕容复就是这样的人物。慕容复的悲剧在于夏梦。金庸对夏梦的追求失败,导致慕容复的世家子弟变得极端丑陋。尹志平那样的道教祖师被黑得自宫自杀。金庸失恋的心态与康敏潘金莲极为相似。这是一种人类共性的状态。金庸的妙笔却让段誉走出了杨过的阴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评论这句诗说,以乐境写悲,以悲境写喜,则悲喜自增色矣。慕容复就是一个被萧峰对比的悲剧人物。一开场慕容复就是世家子弟,武功卓绝,与萧峰齐名。复这个名,与其说他有复国大志,不如说他反复无常。他一切的事都为了复兴大燕,却置王语嫣的深情不顾。段誉将要继承一个国家,他却对此不甚关心,满心全是王语嫣。为了当皇帝,他可以忘记萧峰对他的恩惠,在少室山一战,陷萧峰于绝境。也能为了当驸马把王语嫣推进枯井里。辽帝许诺萧峰,只要他答应南征,便让他做南朝的皇帝。萧峰回绝了。慕容复为了复兴大燕不惜引发战乱。一个为一己之私残害众生,一个为护持生灵不惜舍身。慕容复的武功出场就很高,不料很快就被鸠摩智击败。与丁春秋的交锋又常落下风,少室山一战更是颜面无存,愤然自杀。乃至于最后在阿碧的陪伴下,在自己的幻想中做皇帝梦。在金庸的散文中透露,他是要让段誉出家的,实际上阿碧替代了王语嫣。因为金庸对读者的压力做出妥协而没让段誉出家,严重损害了天龙八部的结构和作者的主旨。天龙八部中萧峰与慕容复的对比,虚竹与段誉的对比是贯穿此叔的两条线。慕容复的野心即是魔王波荀,萧峰的舍身护生即是大乘菩萨道。虚竹欲求证道,却机缘巧合被迫还俗。作者本意段誉出家,亦是明明贪恋神仙姐姐的美色却最终求取正觉。慕容复求做皇帝而不得,萧峰求与阿朱塞外木马而不得,段誉求神仙姐姐亦不可得,虚竹求取正觉而未得。鸠摩智求天下第一而不得。(鸠摩智其名颇似鸠摩罗什大师)惟扫地僧,不随外染,内绝诸求。俨然有神秀圣之道貌。而鸠摩智不舍去一身武功终究不能大彻大悟。盖众生性贪,佛法在施。天龙诸人之苦,惟在求不得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