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
文/Shine非妈 图/小来打卡
某日早起打卡,得知那天“世界森林日”,因此公众号推送了好多森林主题的打卡图。特别喜欢那张一个人走在山林间的照片,似乎听到了间或几声的啾啾鸟鸣,闻到了生机盎然的草木清香,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微凉山风……记忆之门被缓缓打开:
小时候养在山清水秀的浙江农村,茶余饭后,外公经常带我去爬山。先是沿着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那种路,徐徐前行,一路向上;到了没有路的相对陡峭的斜坡,就抓着植物根茎,继续攀爬向上——不是现代意义上满副武装、挑战极限、征服感很强的登山,也不是旅游景点里沿重金打造的台阶拾级而上的登山——就是那种最原始的“爬”山,手脚并用,不太优雅。一句话:“爬”的字面意思。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感受,没有特别的喜欢,也没有特别的不喜欢。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乖乖女,大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呗。
后面到地级市读小学、中学,市区里面没有山,但春游、秋游经常会去附近的山里,比如,溪口千丈岩、天童寺、保国寺、招宝山,等等。景区里的山路会更像样一点,主路多数铺上了石板,支路也有踩出来的林间小路。对于彼时的小屁孩,一路恣意吃零食以及与小伙伴们纵情嬉戏的乐趣远甚于登山观景,“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感慨主要是送给作文簿的。至于景点的重要意义、重大历史、著名典故之类高大上的内容,后面自己翻阅乡土教材时才略略关注了下。倒是工作以后、有私家车以后,有几次节假日回去还自驾探访了当年教材上提到的知名或者不太知名的古迹。
本科四年,省城杭州,一半山一半水;山水之间,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四年,走遍知名景点,留下相片无数(不是电子照片哦,暗房冲洗的那种实物照片)。最喜欢的还是九溪十八涧及龙井村那一片——很自然、很原生态、很耗体力。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休息日,和一个同样爱郊游的室友相约带着相机徒步三、四小时,走了一段长长的也不知道算不算景区的山路(反正没买门票)。山清、水秀、景美、人少、空气好、身心舒畅。走累了,想叫个出租车……呃,想多了,一路上没有遇到过其他行人,也没有见到过任何车辆——除了天上的飞鸟似乎没见过啥别的能动的生物。哦不,好像路过过一家山间茶室,吃了点东西?印象不深了。印象深的只有一路相伴的叮咚溪流,以及远山上随着雨势不断凝聚、升腾、翻滚的云雾,蔚为壮观。
再后来,魔都读研,毕业后留沪工作。爬山的机会越来越少,离“山”似乎越来越远。
终于明白,所谓城里人喜欢去农村,并非矫情,的确是心灵的需要。青山绿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生。而童年走过的那些山路、吹过的那些山风,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融入我的血肉里,以至于一张场景相似的照片就能立刻解锁我的全部记忆,眼中有光,心里有爱。
谢谢外公带我爬山!
(初稿: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