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什么有用,更要知道什么无用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不不晚
《friends》

下班的时候看到关注的经济学人双语公众号,发现推送了一本《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讲美国上层社会的内卷和焦虑。

几乎一秒之内,我就下了两个判断:

(1)内容上讲,这本书看了对我没有帮助。

至少短期内,我没有和上层社会、何况美国上层社会的机会,我也不需要写一篇调查美国上层社会的论文,内卷和焦虑这种东西在少部分特权阶级那里的表现形式,看了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感慨一句“噢,有钱人也有烦恼,但还是和普通人的烦恼不一样啊。”

(2)学英语来讲,只要是原版书,看了都有用。

类似的判断在打开微信读书的时候,我也飞快的下了:

新书榜中有两本书,一看书名我就知道不必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第一本书:当然没有,但凡看过那个关于时间管理的Ted都知道,重要的事,自会有时间做;不急着做的事情,都是因为你觉得不重要。

时间管理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第二本书,作者还是我以前被他的毒鸡汤鞭策过的李尚龙,现在都还记得他说的“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一部手机,一根网线”(大意如此)。

不过这类书我也看了够多了,已经知道又是“看时被文字辣到反省人生,看完三分钟热血想改变人生,三分钟后忘记这本书的内容”。

所以这类书也不必点开看——迟早要忘的毒鸡汤,看了干嘛呢?

毒鸡汤千变万化,不都还是“扎心过后,依旧懒惰”吗?何必喝了一碗又一碗呢?

以前我也喜欢看It行业的新闻报道、大厂和00后,985、211学生又出了什么新闻;

我现在通通不看。

It行业高薪,又不是我的行业,我又不准备转行,人家的996、高薪、35岁危机都和我无关;

211、985我看过高考数据,只占所有考生的5%,我一个95%不好好过自己生活,看人家5%干嘛?

包括一些情感投稿也真是,人均211、985,以前我只觉得好牛啊,现在我只觉得,就这么巧,都211、985?给我接着编。

不说小概率摆在这,就算有些故事是真的,也和我等95%无关,起点不一样,没什么好比较的,他们给的建议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就像他们会劝你考个名校。

我还劝你们别劝别人了呢。

我算是半个“内容阅览者”了,写的比一般人多一点点,杂七杂八的新媒体、自媒体内容看的也多,以前简直看到情感、博弈、人性类挪不开眼。

这些东西也确实有一些用,让我明白“爱是有条件的”、“女生要和男生一样,搞钱第一,没钱比没人爱更可怕”。

大概是看多了发现有精华的就这么两条,爱有条件(所以要精进自己),钱大于爱(所以要搞钱),核心的道就这么两条,其他的术千变万化。

现在我会更喜欢看书,不同于以往觉得“我需要”,现在看书是“我想要”,一般的庸脂俗粉内容我已经看不上眼了,当然我可能写的也是庸脂俗粉,但我的阅读taste要比以前进化一些:

我喜欢那些看了让人沉稳、平和,做出静默改变的文字,喜欢看做事的思路而不是两性的套路,喜欢看鼓励人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的作品,喜欢看让人内修、目标更坚定、胸怀更博大的作品。

无论碎片化阅读多高深,碎片化本身就消解了专注,让人浮躁;

还是大部头的书看下去,一页一页,像寻宝一样,找到自己的宝藏,心浮躁的时候可以静,平静无波的时候记得稳行。

以上,是我知道的什么是无用的和没用的,最后画一下重点:

无用:情感、焦虑相关、煽动性内容、少数学历/财富/高薪群体的生活和工作。

有用:专业相关、工作中困难相关、想提升方面的详细方法论、经典人文社科(这里面的通用方法和逻辑真的有用)。

时间多花在有用内容,而非无用内容。

一年复一年,我们会看到想要的自己。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