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这种病毒正在肆虐,各位家长提高警惕!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114人  初一十五吃素

不知何时起,大街上蔓延起一种病毒,被传染的都是孩子家长。这种病毒无处不在,来势凶猛,在病毒面前家长们丝毫抵抗力都没有,而且一旦感染后,就会快速向下一个家长传播。(画面参照《釜山行》)

这种病毒叫做——报班综合征!

这种病毒正在肆虐,各位家长提高警惕!
报班是一种传染病。 病毒潜伏期长,发病率高,一旦感染终生携带。

曾经,看到满大街的培训班广告,我觉得与我无关,因为孩子还小。而且我并不觉得,孩子一定要去培训班。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身边的家长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的此起彼伏,而且不时有人会问:哎,你家孩子报的什么班?一个两个人问,我不在意,可是日子久了,被问的次数多了,我那颗淡定的心难免动摇起来。

如果说报班是一种病毒,那么身边很多人都已经被感染了,幼儿园里的家长们几乎全军覆没……

同事小L家儿子五岁半,已经学了两年英语,一年美术,半年街舞,半年钢琴。我的天呐,还真是没少报啊!

朋友小H家儿子六岁,报了跆拳道、绘画和口才。

邻居嫂子家的孩子五岁,报了英语、拉丁、美术、烘焙。

闺蜜家的孩子不到四岁,报了英语、美术和轮滑。

……

好吧,我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太不上心了。

看来我的抵抗力也不怎么样。

病毒的蔓延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培训班?原因很简单——每个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不久前,马云在贵州峰会上分享了关于教育的大数据,他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哈,全中国的兴趣班起立给你鼓掌。

有病就得治。这种病,挺烧钱。

小L经常来跟我聊天,话题总不经意围绕孩子的各种兴趣班。我粗略的了解了一下。

钢琴班每周两节课,一年五千块大洋;

街舞一节五十多,但按照年度交费是一年四千多,九十节课;

英语班比较贵,但是所有道具都是实物,比如今天学习蛋糕cake,那么老师真的会拿出一个cake让孩子分吃,教学效果好,一年一万多;

美术一周两节一年一万多。

这还不算各种舞蹈用的服装鞋帽,参加比赛的报名住宿费,美术用品道具,还有在家练习用的钢琴。

尽管教育部禁止各类培训班一次收取一个季度以上的费用,可那些专吸家长血汗钱的兴趣班依然我行我素,别管什么项目,费用必须按年交,让人有一种上杆子不是买卖的感觉。

总之对于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收入群体来说,攒点钱不容易,最后都捐给兴趣班了。

全世界的人都有病,只有你没病,你说到底是谁病了?

本来,我并不觉得孩子一定要上培训班。在哪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我儿子比较好动,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说,这孩子只要有音乐就停不下来。而且每次看他跳幼儿园的舞蹈,不管动作是否正确,都能跳的很嗨,完全一副享受的状态。

对于儿子的状态,我其实挺满足。可是周围所有人包括孩子的班主任都来建议,让给孩子报个街舞班。渐渐我觉得我也被病毒感染了,毕竟在班里同学几乎全部都上了各种班,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总觉得不给孩子报个班显得太另类了。

朋友家的孩子上一年级,原本也打定主意,绝不随大流。结果孩子全班集体报了兴趣班,爹妈终于坐不住了,终于也交了一年的费。

对症下药是关键,禁止无病呻吟。

如果没有兴趣,我建议还是不要以家长的喜好来决定兴趣班了。毕竟兴趣班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并非是家长的兴趣。

楼上有一个小姑娘,前段时间总能见到她背着小提琴出入小区,前些天又见到她,我问:蔓蔓,你还学小提琴吗?小姑娘笑着摇摇头说,妈妈喜欢,我不喜欢。我愕然,还有这种操作?

还有一种家长,用报班的方式来炫富。到处跟人说自己孩子报了什么班,环境超好,老师都是外教,怎样怎样。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不提钱的炫富!

防不胜防何必再防?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说了这么多,大家该怎样还是要怎样。

养娃的路上千难万险,九九八十一关都过了,还怕这最后一哆嗦?还是老原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孩子是亲生的,只要孩子好,花点钱算啥?

不说了,街舞班老师催费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