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乱谈
小张老师侠姐 任行宝宝
亚里士多德说 we learn by doing。 我的理解是实践出真知,只有去做去实践才能真的学会。说实话,很多从学校学的知识都已经忘光光了,反倒是工作以后,因为工作需要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科研也是,很多东西都是自学的。上学的时候,真心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何用。等工作之后,真心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上大学的时候自学考了全国英语导游证,说实话,因为没有带过团,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直到2016年亲自带了一次外国团,才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实践,是永远意识不到的。翻译的理论知识学习再多,如果没有参加过很多笔译的实践,理论也无法落地。如果不是参加几年前在我校举办的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还不知道同事有多厉害,多亏了她给我救场,否则我真搞不掂。后来知道,人家可是听了上千盒英语磁带,经历了大量的魔鬼练习的。现在人家已经移民到加拿大,专门做口译了。自愧弗如啊。翻译尤其需要大量的实践,是来不得捷径的。
2015年我第一次准备学做微课,学校组织了培训,听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我就根据当时讲的一篇课文去摸索着自己去做。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意识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问题又会引出新的问题。1个10分钟的微课我做了2个多月,虽然耗时颇多,但是自己的摸索和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不小心参加微课大赛,还拿了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拿到奖之后,我其实还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学会做微课。反倒是后来的一个学期,我发誓要用翻转课堂模式来进行教学改革,于是我做了几十个微课,你可以想象吗?之前一个微课要用2个月,现在2个月内要做几十个微课。而那个时候懂微课的人很少,基本上也没人可问,全部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做的这几十个微课全部用在了自己的课堂上。2016年再次参加了一次全国微课大赛,只用了1天时间就全部做完了一个10分钟的微课。虽然依然是拿了个全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但是耗费的时间要少的多了。我也成了部门的微课专家,经常会有同事来向我请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也会有新的感悟。俗话说:教学相长。所以,我从不吝啬去教会别人。
2019年年底开始听《樊登读书》,收获很大。樊登可以通过很多实践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明白很多东西,让我意识到很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很是震撼。我想我为什么那么愿意听他讲,可能源于他提到的很多例子是我曾经的实践,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源于我自己曾经的实践经历,再去听他总结的教训或者知识,会有很不一样的理解。所以知识和实践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就像孩子的教育。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但是有的人在实践中经常去摸索总结改进,会越来越好。生了二胎后,经过一个四川朋友的提醒,二宝2岁多才开始英语启蒙,启蒙过程中才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黄金期是0-3岁。我居然再次错过了0-2岁。想当初大宝五年级的时候我后悔在他3年级以前没有管过他英语学习,不能让二宝再重蹈覆辙。在英语启蒙的实践过程中,我这样一个做了近20年英语老师人才对语言学习有了更深的体会。会重新去反思大学以及研究生期间学过的一些语言学理论,才重新去反思这么多年的教学。如果没有英语启蒙的实践,很多东西我一辈子都不会意识到。正如大宝的半年小升初,如果没有陪伴孩子走过那段岁月,我永远意识不到广州的小学到初中的升学居然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考大学更甚。我也永远意识不到小学生的潜力有多大,12岁之前的潜力有多大。当然,我也永远不会去关注去关心。所以,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最大的推动力。
看到现在有很多读书陪伴营、国学陪伴营等各种名目的陪伴营。我在想,他们为什么存在?其实不过就是有人愿意陪着你一起去实践,并给予你一些实践中的理论指导。也许一群人一起走,会走的更好,更容易坚持下去。现在讲究社群,就连跑步都搞社群,大家一起跑。减肥有减肥营,考剑桥有PET打卡营,总之什么营都有,就怕你想不到。这是好事,说明大家愿意去学习。现在知识付费也很流行。我最近也在喜马拉雅花了500多去买了一个课程,其实很短。当然这个课程要求大量的实践,购买的人很多。为何大家趋之若鹜?因为感觉对自己的实践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大家重视实践重视知识重视社群,这是现在的一个趋势。挺好。
我对儿子说:能教会别人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学习。所以不要吝惜去教会你的同学。如果你能给同学讲明白的东西,说明你真的掌握了。正如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跟我现在带研究生,真的是感受很不一样。最近让儿子给我讲哈利波特和三体,有很多地方我听不明白,他后来有点不耐烦了。但是爸爸三言两语就让我听明白了。我对儿子说,你看你爸就知道我到底哪里不明白,知道应该给我讲什么。你讲了几十句抵不上你爸说二三句。这就是差别。你给别人讲不明白还嫌别人笨,这说明你自己还是没有理清逻辑。正如你五年级时候写的读后感,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儿子点头,算是接受了。
学围棋也好,学游泳也好,学乐器也好,学书法也好,如果一个人能教会别人,他自己一定会变得更强。所以,如果你以能教会别人为目标,是不是会学会的更快呢?我想起来一个父母是文盲的学生考上北大,他爸爸说儿子小时候他经常会问今天学校学了什么呀?儿子就会兴冲冲地跟爸爸妈妈把学校学到的东西讲一遍。最后人家考上北大了。
最近看到广州某机构接收了大量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当老师。刚开始有点不理解,后来想明白了。其实清华北大的学生并不是说什么都懂,他们比别人强的地方可能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熟练更高效,知识体系更加完备。如果这样的一群人,能把他们的这种能力传授给更多的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用武之地啊。挺好的。
回忆自己曾经尝试学的很多东西半途而废,例如肚皮舞、吉他等等。基本上是三分钟热度。其实我挺鄙视自己,也很佩服那些能坚持的人。想想原因可能是兴趣不大。反倒是有一样东西坚持的比较久,太极拳。从2009年到2017年生老二之间的这段时间,一直有练。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兴趣。对太极拳的兴趣远远超过瑜伽。所以要想学会一个东西,必须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还得有毅力。否则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陪伴营,可能集体的氛围更容易让人坚守一个不容易坚守的学习行为吧。我们有时候需要别人给打打鸡血才能坚持去学习。
现在的我越发意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可惜人生苦短。从2006年自学photoshop, flash等,后来2009年自学语料库,2015年自学做微课,2016年在北师大认识了张萌,2019年开始听樊登。前几年我姐姐开始创业了。加上我自己是学商务英语出身,再加上现在国家重视创业学院,于是从纯科研的个性出来,去了解创业,但是我知道没有实践的创业永远也不会明白什么是创业。于是去接触了一些社群,学到了很多东西。发现在很多圈里里集中了很多优秀的陌生人。发现了自己原来的圈子是多么的狭窄。不过,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更多的实践也让我意识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近表哥问我他的孩子要不要读研究生。我用很多很多的话来回答他,全是我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和教师生涯的实践感悟。总之,要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无论象牙塔内外,学到什么关键还要看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只要肯学习肯实践,如果并非爱科研,学历不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的科技给了大家学习的更多的可能性。就算只有一部手机,依然可以学习到太多太多的东西。以前我很鄙视抖音,从来没去了解过。去年无意中下载了抖音,发现里面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不禁唏嘘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地有偏见。当然不同的人用抖音,会有不同的价值,有些人仅仅是打法时间,有些人却可以学到无穷无尽的新东西,为自己打开一扇扇人生的窗口。最关键,你要有一颗愿意学习善于学习的心!除了抖音,有太多太多的平台、网课,不需要付费的知识等待着识货的人去学习,可惜在有些人手里,手机不是学习的工具,却成了浪费时间的东西。所以对于现代的人来说,面对知识爆炸,要学会去整合知识为自己所用。辨识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工具的能力就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地方。
社会变化太快,中国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眼花缭乱,机遇和挑战并存。即便是50岁的大姐还去学习创业,从月薪2000到月入10万,仅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她说15分钟的课她会用15个小时去咀嚼去学习去实践。原来人家的成功还是:学习+实践。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也依然是一个奖赏勤奋的年代。
学习,让人生有了乐趣,有了不同的圈子,让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最关键的,要有一颗永远渴望学习的心和很强的行动力。
去学习,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