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婚姻育儿读书与性格

什么样的妈妈,把女儿逼成了厌食症(一)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8人  信雅悦读

她和我是大学校友,高我一届。她有着精致的五官和苗条的身材,再加上写诗颇有才情,在我们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工科院校是相当出众的。我对她是仰视的,所以彼此并不熟悉。毕业后她去了一所省会城市很不错的单位,我们之间也从未联系过。

再见面是我们一家也搬到了这个城市,联系上时发现儿女同年出生,都正在上小学三年级。从此我们之间走动多了些,逢年过节带着孩子们聚会玩耍,两个孩子在一起能玩出许多花样。她的女儿与我儿子相比,明显心眼儿多些,讲话也更文雅,小小年纪就总有一种逻辑性在话语中,但是一玩起来也是非常投入的,毕竟是孩子嘛。

有一天她带着女儿来我家(她先生自己开公司非常繁忙,一般不和我们一起聚会),也带来了女儿的作文本。

翻开她女儿的作文本,发现每一篇都被老师圈圈点点标出了精彩之处。尤其是作文的结尾,总有被老师用红笔在下面划出漂亮的圈圈,标明这些是亮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放鞭炮》的作文,在结尾处不仅把放鞭炮后的满地鞭炮碎屑升华为空中灿烂的礼花,还联想到了万民同庆、五谷丰登的太平盛世。她还仅仅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啊!

我一边赞叹一边翻看其它作文,发现每一篇都由一件小事儿升华出特别伟大的意义,这种水平即使是成人恐怕也不容易达到。但是再看几篇,我只感到内容有些空洞,缺乏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满篇是华丽的语言组成的美文,读多了不免有雷同之感。

我说:“你女儿真有写作天赋,每一篇都有精彩之处。”她答:“我要求她每一篇都要有一个升华,由一件小事儿提炼出意义和哲理。”我说:“我要求孩子每一篇都要有具体、实际的事情或内容,从来没想过要让他这样拔高。”她说:“那这篇作文不是白写了。”

我想想儿子写的作文,每一篇确实没有这个高度,他只会就事论事,还不会就事论理。比如写吃苹果,比较了不同品种的苹果口感的差异,又在我的启发下上网查了不同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结果苹果切面颜色深浅不同,以及由此推理出来的原因。虽然作文也有出彩之处,但明显不如她女儿的华美抒情。我儿子的作文更像科普作文,她女儿的更像哲理作文。

我记得有一次她站在我家书柜前,拿出了《伊索寓言》和《小故事,大道理》,对我说这样的书不错,自己主要给女儿买这样的书看。我想起自己从来没主动要求过儿子一定要读这样的书,他自己最常看的是郑渊洁童话、杨红樱童话,后来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以及《我们爱科学》这样的杂志。有时我们俩会拿出来生物图谱翻一翻,看看里面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孩子们上四年级时的中秋节,她带着女儿忧心忡忡地来了。她说女儿今天在学校出了大事儿。原来女儿和同学在课间一直玩闹,追着跑时从后面推了同学一把,把同学一下子推倒了,正好前面有块砖头,同学的额头刚好磕在了砖头上。那位同学爬起来后,血流满面,当时就把女儿吓傻了。老师赶到后狠狠地批评了女儿,把那位同学送到了医院,然后通知了双方家长。

她赶到学校后不停地向老师和学生家长道歉,并保证医疗费用自己全部承担。对方家长也很客气,一再说小事儿一件,小孩子间打打闹闹是难免的。老师把自己也数落了一顿,自己就带着女儿回家了。

我听后说:“这不是处理完了吗?”她说:“我女儿平时在学校无论是成绩还是其它表现都挺好的,今天老师批评得那么狠,我们俩都害怕老师从此以后不会再喜欢她了。”

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就给她分析:“老师教的学生多了,什么样的事情没经历过啊!同学间打打闹闹的事情多了去了,这点小事算什么呢?”她似乎松了口气:“也对呀,老师见的学生多了。”但紧接着她又问:“万一老师对我女儿有看法了怎么办?”

我想了想:“你姑娘平时表现挺好的,给老师的印象也很好,应该不至于。让孩子以后和同学玩时注意一点,别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行了。”她说:“发生这一次就够了,怎么再敢发生第二次呢?我担心的是这一次就让她在老师心中变成了坏学生。”

我非常肯定地说:“绝对不会,当老师的带孩子好几年,不会因为一次小事就完全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她觉得有道理,可是仍然不放心:“我就是害怕万一。”

我继续帮她想办法:“你就再次给受伤的同学家打电话,一再表达歉意,对方不是已经表示没关系了吗?你就再次告诉老师说你已经和对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保证对这件事情负全部责任,老师肯定就不会再追究了。”她想了想:“那边家长应该没问题,可是万一老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呢?”

我有点被逼急了:“实在不行,你就到他们学校找个熟人,托他向孩子班主任通融通融。”她说:“这个可以,可是我担心这个办法也不管用。”

我实在是黔驴技穷了:“如果这些方法都不管用的话,到时候你就再来找我,我们再来想办法。”她总算停止了对“万一”概率的追究,我感觉如释重负。

我一直在等着这位朋友的回复,可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过去了,她也没有给我回信,我也就不再操心了。两个多月后我们又见面了,我又想起了那件事,就问她结果如何了,她答道:“哦,你不说我都忘了,后来啥事儿都没有,她老师对她还象以前一样好,也没有再批评她。”

这个结果不知怎的让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结局很圆满,没有出现不利的情况;失望的是为设想的、万一可能发生的、那么多的消极结果,设计了周全的积极应对,竟然一项都没有机会实施。

                  清华学子妈妈帮孩子选书,让孩子从此爱上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