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年纪,我们要做些什么?
(一)
和朋友们聊天时,经常会谈到一个很感性的话题:像我们这种年纪…(更多是心酸和无奈)
说来也庆幸,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对自己所处的年龄层有所认知,有的人认识深刻点,有的人认识表层点,但总归是一种理性、清晰的认知。
我一直在想,我们这种年纪,真的充满尴尬、无奈吗?每当我想极力否认这种观点的时候,总有人用大量的论据去跟我辩驳。
A:刚出社会,经验不足,金钱不够,经济不独立,人格不健全,90后的脑残标签还撕不掉。
B:毕业没多久,工作不顺利,感情一塌糊涂,想放松休息,摸摸钱包,又屁颠屁颠去公司混日子了。
C:搭着青春的末班车,永远慢人家一步,想奋斗的时候,前方总铺满荆棘,想停歇的时候,又害怕随时有人超越。
…
说实话,我并不十分排斥和反对这种听似消极萎靡的观点,因为他们确是说出了我们这个年纪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躁。我也曾一度持有这种看法,甚至对所处的现实生活极力反抗和抱怨过。
90后,毕业没多久的时间,本该光辉绚烂的年纪,被一堆堆莫名的东西压得闯不过气,之前气宇轩昂的态势全然被击垮了,这是为什么呢?真的是因为这个年龄层很弱势吗?
其实不然,在对外界的接触面变广了之后,渐渐的,我发现,我们这个年纪,并不是社会环境不予我们优势,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变得很弱势,我们正一点一滴的被这个都市湮没、吞噬,直到鼻子无法呼吸,眼睛看不到前方的路,最后带着遗憾化归尘土,随风散去。
或许同等的年纪,我的这种感悟显得有点偏浅,但正是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才越加明白,在这个最好的年纪,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前段时间,一位许久不见的大学同学约我晚上出来吃饭,因为是工作日,我下了班之后就直接去约定的地点等他了。
约的时间6:30,我提前15分钟便到了,可他倒好,因为临时加班,让我等半个钟。
于是,我在那间小小的牛排店整整等了2个小时。等他出现的时候,我刚好醒了个盹。
“不好意思,临时出了点事,不加班不行,谅解谅解,啊!这餐算我的!“
我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只是不解的问了他:“兄弟,听他们几个说(大学比较要好的朋友),你现在天天加班啊!不累吗?”
”累,累成狗了,那也没办法,妹妹读书要生活费,女朋友刚刚把工作辞了,我不辛苦点,日子怎么过!
“他一边大口地吃着提前点好的牛排,一边回答着我的问题。
…
“对了兄弟,别光顾着听我瞎掰了,这次约你出来,除了续下同窗之谊,还得请你帮个忙,这个月任务量比较大,帮我开个卡呗!“说着就把一些表和资料掏了出来。
尽管我事先有预估到时这么回事,但这一刻,场面还是稍微冷了几秒,最后,我还是帮他,也帮我自己多开了张信用卡。
吃完饭,他匆匆忙去前台买了单,就示意我先走了。看着他飞奔而去的背影,我陷入了一阵沉思。
我完全没有对他这种行为嗤之以鼻,相反,大家开诚布公寻找帮助,是很正常的事。我不解的是,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不善伪装,不苟言笑的人迅速融入这辆都市的高速列车中?是什么让一个酷爱写作和旅行的人忙碌得从此不再提诗和远方?
是金钱?压力?现实?我想这些回答都没有问题,可是,稍微缓一缓脚步,生活就会变得凌乱不堪吗?
(二)
无独有偶,前天,下班地铁上,一年轻女子靠着车门,后背系带着一婴儿,手里拿着一堆资料翻阅。我无意的看了下那些资料的内容,都是些有关CPA的知识点,开始不由得对她产生了一丝好奇。
在仅仅两站的时间里,我知道了她的一些信息:在读硕士,和同为在读的老公蜗居在城中村的小房子里,半年前有了孩子,现在自己白天带孩子一起去上课,上下班间歇学习CPA资料,争取年内考上,周末则做点兼职,以此在这座都市立足。
等她下了车,旁边好多人都在议论着这个学生,更多的是赞扬和钦佩,包括我在内。毫无疑问,这个年轻母亲身上散发的知性美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能在我们一样的年纪做到这般坚持和勇气,更是我觉得惭愧的。
不论是我同学,还是这个年轻母亲,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对于现实环境,他们选择主动去接受,去奋斗。
…
相同的画面还有很多:
一上班族在超市比对了两款纸巾足足半小时,最终放弃了。
一对年轻情侣在街上就买不买花吵了起来,引来无数路人围观。
一位老人家疑似在路上中暑晕倒,所有人冷眼走过,最后一女生为其开伞遮阳,叫来救护车。
…
说起这个年纪,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都反应在了主动和被动地接受上。而关于改变,好像很少人有时间去想,更别谈去做了。
我们这个年纪,毫无疑问,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同时也是最脆弱的。
如果现在就高谈阔论如何去诗和远方,那真的不是一个理性的想法,但是,除了苟且和压力,我们能做些什么,去充实此时最好的我们呢?
(三)
勇往直前,主动创造
正如前面所说,面对很多问题,有些人主动接受,如我那位同学和年轻女子。有些人被动的接受,如那对情侣和旁观的路人。
最好的年纪,就应该主动去创造,去追求,不惧艰难险阻,未来才有资格谈诗和远方。
伟大的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有句很经典的话: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
如果你只是活在梦里,从不敢涉足前方的荆棘一步,那么到最后,你就会变成幽灵,你看得到别人幸福的模样,别人感受不到你卑微的心伤。
主动的去创造,就要有不畏惧风浪的勇气,哪怕此刻,你只是在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又或许面临着巨大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因为成功总是源于积累和取舍的。
善于学习,化繁从简
最好的年纪,在于我们刚出社会不久,一面还留着校园学习的激情,一面开始迎接事业的肆虐,在处处都需要学习的路上,我们走得遍体鳞伤,却也不亦乐乎。
圣人无常师,在我们最需要学习,最能学习的年纪,我们要善于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身边每一个值得学习的人。
在读书的时候,跟老师和同学学习。在工作的时候,跟领导同事学习。一个人的时候,跟自己和书本学习。
人的学习和求知欲无非三种:信息、知识、技能。
面对互联网时代每天狂轰滥炸的信息,我们自然有人喜欢加以自己的观点进行分享转发。于是,南海事件,中美没有开战,朋友圈倒起了硝烟。台风还没有登陆,有人就到处借密码先”登录“了。
实际上,如何在面对众多的信息中化繁从简,是急需智慧和理性思维的。我们应该简化这种信息流量对我们造成过多的负荷,多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善于学习如何接收信息点和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知识涵养,而不是跟风写段子,当愤青。
技能提升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把各种知识转化为技能优势,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试想,理论应用不到实际上,这和唯心主义有区别吗?要知道,当今时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无一不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突出贡献的,如果我们能化繁从简,从简化信息、丰富知识、到提升技能,一步步做到位,那离自己成功的蜕变也就不远了。
放飞自己,沉淀内心
最好的年纪,固然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纯净又不虚浮的内心。
生活有时候让我们觉得庸碌,社交有时让我们觉得空虚。可我们为什么总是要活在别人的期许和对自己无条件的苛责当中呢!退一万步讲,我认识你只是千万分之一的几率,我认识自己,哪怕不够彻底,却也是百分之百的事,我何不对自己好一点呢!
网上看到一句话: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向后看是结果、是修正。
这样的道理,我们听过不少,可是,我们都知道很难。
譬如,你和几个同事约定了五一假期去省外旅游,放松自己。突然,公司一个紧急令出现在你的邮箱,你的手机屏幕前,你抓了狂的放下手中正在收拾的行李,约上几个同事,在路边摊喝酒吐槽老板。
很多时候,你有梦想,有追求,只是受限于太多眼前的阻碍。假如我们能在面临抉择的时候逼自己一把,跟着自己的心走,结局是不是和加班吐槽不一样呢!
当然,拒绝老板的加班需求不是一件明智的选择,只是作为一个佐证难度有点大的例子罢了。如果我们有了清晰的计划和目标,那就不应该受到太多客观因素人事物的干扰和左右,最好的年纪,本就该放飞自己。
最好的年纪,我们乘坐在青春的末班车,沿途看到的是最美好的风景,好好想想,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也许,匆忙的步伐可以缓一缓,选择困难症可以治愈,爱心可以更加博大,成功可以更早到来。
我们这种年纪,本就充满争议,最好的年纪,其实也是自我安慰,可是,如果连自己都安慰不了自己,又怎么有资格去取悦别人呢?所以,活好现在,趁着年轻,去奋斗,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