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不是经济形式,而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这几年,研究中国经济热点的专家们,带出了很多经济新形态,比如“分享经济”比如“注意力经济”,比如“互动经济”。互联网变得这么快,普通人确实一直在共享着经济发展成果,比如滴滴打车刚开始出来,裹着烧钱的潮流,作为穷学生的自己感受到用几乎免费的钱买来的心理舒适感,你看互联网做成了我们的政府一直想做的事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共享经济面面观
共享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宏观层面来说,闲置的资源不浪费了,人民出行打黑车的时代结束了,理论上来说出行空间利用率提高,环境也会变好。
再小一点说,共享经济绝对拉活了一系列产业链条,进入滴滴的司机必须得将车座车套等车内环境整舒坦了,而置办车座车套可能去淘宝可能去实体店,别看这些东西钱少,但经济学中不也有一个“拿铁因子”的理论么,这可是个财富魔咒。再比如车的消耗多了,车辆维修保养洗车等等的费用也会上升,拉动4s店啊加油站啊等等的营收,这个角度上来说,到底资源有没有被节约下来?很多时候,节约资源是开辟新的浪费,比如你晚上要开着台灯学习,为了节约电,把台灯调到了最低的亮度,这是节约了,但是好好的眼神浪费了。企业打着为社会解约资源的旗号,浪费之名由谁背了,对啊,司机嘛?那又有人说了,司机不是也会收钱么,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人力消费、车辆消耗能成正比么,好,人类贵在运动。
再小一点,到消费者,打车的我们,很多人都在说,90后是没有消费忠诚的一代,我们被一个一个的新科技砸的晕晕的,感慨时代好啊,我们竟然能白占这么多便宜,可是反过来,我们好像没占便宜,你看现在,公交地铁不方便的时候,一定要去骑小黄车,好像我们买了一辆车,都不用保管维护,其实只是个骑车机会,更重要的是那些小黄车、摩拜们的押金去哪里了?
注意力经济是啥,是移动端出现以后,为了让更多人聚焦在屏幕上,商家玩各种各样的花样吸引眼球,所以也叫做眼球经济。眼球经济是靠流量和kpi生存的网站们开创出来的,也是商业营销品牌所要求的人气效应的体现。
共享经济的目的是达到互动
为什么废话共享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再说互动经济。其实这三者说的完全是不同的维度,互动带来了消费者的忠诚度,是共享经济和注意力经济的目的啊。当我看到《互动经济——互动思维下的经济模式》这本书里把互动经济当作当今的主流,而认为分享经济已经过时了的时候,觉得说法有些欠妥。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互动经济,我们先来给《互动经济——互动思维下的经济模式》作者所说的互动经济下个定义,按作者所说,互动经济颠覆了整个商业社会,定义了某些新的教育形式、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等,新形式包括弹幕、游戏互动、虚拟现实、场景营销等等。在这里,我只是针对我自己的理解下了一个定义。
先来看看,互动经济颠覆了商业社会,如何颠覆的,作者是从直播出发,认为互动经济更加要求企业对于播客的驾驭程度,以及网红的专业技能,互动经济为企业带来了平等的资源整合机会,更让商业社会进入一种信任的社会,可是,没有资源的企业就能通过整合获得资源么,关于商业社会中的“信任”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商业社会中的“湿营销”这个概念,认为未来商业社会必将走向人和人相互信任的湿社会。
互动最终是为了接近用户
互动经济定义了教育形式,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如果把教育算作一个行业的话,互动经济如何体现在别的行业?比如直播产品可是在各行各业都在崭露头角,比如游戏行业。作者说互动经济会产生扁平化的社会结构,以及小众平台的生产,可是在所谓的“互动经济”出现之前,成功的商人本身就是找准了一个小众“市场”的啊,比如网购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大众的市场吗?我觉得倒是互动经济的结果,带来了信息量的丰富,能让人们更有机会去了解到各种小众需求。
另外,互动经济的形式,比如说弹幕,好像也可以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互动经济——互动思维下的经济模式》作者一直强调在互动社会,顾客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被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产品时代里,在市场营销中,用户意见收集从来都很重要啊。
不可否认,场景化营销,游戏互动已经越来越重要,我们所需要终极目的就是通过互动,让产品变得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符合人性的期望。互动只是一个手段和目的,两个字加在哪里都不奇怪。比如,如何将产品营销出去,近年来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就是“内容创业”,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口碑营销互动帮助产品从小众走向大众,而场景互动营销帮助产品更加贴近需求,在产品的运作中,互动也成为重要的考核目标,比如浏览量,互动参与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