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营、财技管理时间管理自己想法

聊天必用的60条“黄金法则”(3)

2021-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丽说

说服法则

31.提示和引导式聊天。现在每个人都在谈如何沟通,研究怎样说服别人。

那么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呢?直白地说,确实是为了说服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比如,在销售和商业谈判中,人们会汇总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说服对方购买自己的产品或者达成合约的目的。

但是,在说服一个人的过程中,搬出一大堆道理来压倒对方的方式通常是不奏效的。“以理服人”听着很对,但现实中未必就有效果。

正确的方法是提示和引导,让被说服的一方进行“自我说服式的催眠”,顺理成章地得出你所期望的结论。

二选一法则

32.生活中,我们在让别人做一些较为艰难的选择时,对方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出在我们并没有给对方太多的选择空间。

比如,一对情侣去逛街。女孩在白金饰品柜台前看了很久都没有拿定主意。于是男孩就问女孩:“你要不要买?”其实女孩纠结的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买哪一个的问题。正确的问法是:“你喜欢A还是喜欢B?”“你要这一个还是那一个?” 再比如,你想约一个人看电影,不要问对方有没有时间,你应该问:“是周六还是周日?”“晚上6点的票还是7点的票?”因为你问一个人有没有时间去看电影,你会得到两个答案:去或不去,你只有一半的概率能把对方约出来。但如果你给对方的选择都限定在“去”,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要给对方充裕的选择空间,但不要给对方否定的机会。

不过,二选一法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如果对方与你并不熟悉,要求他做选择可能就会有点唐突。比如,对于销售来说,如果对方对你的产品没有任何兴趣,贸然让对方二选一则会碰一鼻子灰。所以,运用二选一的法则一定要讲究时机。

对比法则

33.有一个10岁的美国女孩,特别想要一辆自行车。但她的父母告诉她:“你可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但是,要自己赚钱去买。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于是,女孩便利用每天放学的时间以及寒暑假去卖饼干。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女孩竟然在一年内卖出了4万包饼干。 饼干公司的人发现,即使是他们公司最能干的人,也没有在一年内卖出过这么多,这个小女孩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女孩每次上门推销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张价值30块钱的彩票。当别人打开门时,她会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因为自己想要一辆自行车,所以就在空闲的时间出来卖彩票。接着,她会告诉对方,只需要花30块钱,也许就能赚到100万。但几乎每个人都觉得彩票太贵而不愿意购买。女孩被拒绝后并不放弃,而是一直坚持说服对方,尽管人们都很同情她,但仍然不愿意为自己的同情心掏出30块钱。 这时,女孩就会把彩票收起来,转而拿出10包饼干,做出很可怜的样子说:“我这里还有10包饼干,只要2块钱,你愿意买吗?”通常情况下,人们立刻就会同意了。

小女孩运用的就是对比原理:一张30块钱的彩票相较于2块钱10包饼干,价格的高低和实惠程度立刻就有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很容易接受后者。 这种沟通中的对比原理普遍应用于销售行业。

比如,一款化妆品上千块钱,价格昂贵,你可能不愿意购买。但如果柜员对你说:“您看着1000块钱好像很贵,但这款产品可以用半年,也就是6个月,180天,平均到每天也就5块多。您每天喝杯咖啡也不止5块钱,对不对?何况化妆品用到脸上,就等于在给您的青春保值。您现在每天花5块钱就能留住青春。等到老了,可能一天用500块也换不回现在了。”把一次性投资1000块化解成每天只需投资5块多,这种对比式的解释,就很容易让人接受了。

安全法则

34.人际安全原理。我们与一个人交往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对方是否安全可靠,是否会对我们构成威胁,进而决定要不要有进一步的举动。通常仅凭直觉,我们就能感觉出对方是友善的,还是不怀好意。

不过也有一些人善于伪装。当信息不够明确时,为了获得安全感,就要学会在聊天中进行试探或者探查。 这并非不信任对方,而是出于对沟通安全性的考虑。如果置身于一个不安全的沟通氛围里,人们很容易产生“对话焦虑”,做出某种程度的心理防御反应。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含糊其词,或者干脆撒谎。

为了保障沟通的有效性,我们要努力营造出一个充满信赖感的聊天环境。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隐私自曝”。比如,主动拿自己的缺点开玩笑,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是不具有威胁性的,从而对我们敞开沟通的大门。如果你过于保卫自己的隐私,丝毫不肯透露自己的信息,会让对方感觉你的防卫系数很高,这也会让对方产生不安全感,于是就会导致双方彼此猜疑和不信任。

打破不信任的僵局,促成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创造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步。否则,任何关系都不会再进一步,甚至导致关系倒退、破裂。到最后,对方就会抵触与你沟通。 距离法则

等距离外交法则。

35.人与人的交往总是在寻找一种合适的距离,彼此遵守对方的交友规则,互相尊敬,令双方都能感到舒适自在。

聊天时尤为如此,距离感非常重要,但这个距离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找得很准,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根据对方的表现以及双方的关系进度来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保证双方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始终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

一旦有人挑战或破坏等距离法则,比如过于靠近、话题和语气没有约束,就会让对方有一种被攻击和被侵犯的感觉。所以,为了与人安全地相处,我们要对距离保持足够的敏感。同时,要学会自我约束,划定出一个安全的界限。当这个界限随关系的进展发生改变时,也要具备相应的调节能力,让双方的良好互动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避免因为边界的模糊而造成误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角色法则

36.合格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们经过长期的交往,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双方在彼此的关系中会形成一些固定的角色,比如亲人、夫妻、普通朋友、同学、男/女朋友、亲密朋友、同事、上下级、普通客户、重要客户等。

在这些角色关系中,关系的对象通常是成双成对的,或者说是一对一的。像领导—被领导,帮助者—受助者,父母—子女等等。在双方互相自愿的前提下,人和人的关系通常也是和谐的。这属于社会关系中比较顺利的情况,意味着日常沟通也比较正常。

如果其中有一方对于互相的关系有所不满,那么,双方的沟通就会发生变化,角色定位会出现不认同或者对抗的情况等。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角色的诞生充满了浓厚的社会学意味。基于不同的角色,我们的说话也大受影响,摆脱不了特定的角色。这使我们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特定位置,以便能够顺利地跟身边的人沟通。

当然,这些位置和标签是相对而言的,即:参照其他人的角色,我是一个什么位置?我们用位置标签来标记别人在我们关系中的角色,别人也用位置标签来标记我们。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沟通中人们的角色总是成对地出现。如果在沟通中有人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发生“角色错位”,双方的沟通就会出现障碍,聊天就成了一件“不舒服”的事情。在角色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直到双方都找到了令自己和对方感到舒适的位置,这种沟通层面的冲突才会结束。

比如,当一对新婚夫妻结婚数年以后,他们的爱情逐渐淡薄,热情逐渐冷却,转而向亲情的层面过渡。两个人互相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时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吵架、冷战、怀疑、失望等,也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这个阶段由于两个人对各自的角色和关系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他们之间的谈话也必然问题丛生,难有好的氛围。过一段时间后,两个人调整成功,双方适应了新的定位,才能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控制法则

37.控制好边界线,维持双方的互相尊重。一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一定有着一条清晰的边界。它划分出了双方在这段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控制着一段关系能够走多远。而双方对于边界线的认定和维护水平,则体现出了双方对于关系问题的处理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体现在沟通上。

沟通时的边界线真得有那么重要吗?是的,关系边界线就像领土分界线,宣告着关系中的领土主权。若边界不清晰,双方又皆为控制型性格,则常常会爆发关系领土的争夺战争。

如果分界线过于生硬而缺乏通透性,则双方很难拥有亲密关系。由于共享区域的缺失会导致关系的形式化,比如夫妻关系中的相敬如宾,恰恰就是不够亲密的表现。一般来说,相敬如宾的夫妻谈话时总是流于表面,难以触及深层问题,做不到坦诚与建设性的交流。 如果分界线缺乏弹性,双方的关系过于严谨,则会缺乏宽容,彼此磨合起来就比较困难,关系也难以接近。体现在沟通中就是互不相让,彼此不理解,也不愿意换位思考。 如果边界线没有融合性,双方也很难达到一种亲密关系的境界,就像路人一样,客套地沟通,礼貌地接触,彼此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如果边界线不具备可塑性,每个人都不想自我调整以适应对方,则显示了这段关系是很脆弱的,无法经受挫折和磨难的考验。他们之间的沟通必然是低效的。

话题法则

38.重点不在于聊什么,而在于怎么聊。跟有些人在一起,你是否觉得无话可说,几句之后就觉得没有什么可聊的?这是造成冷场的最常见的情况——无话可说。

其实,就聊天而言,衣食住行用,随便哪个问题拿出来都是话题,就看你如何利用这些话题。不是没有聊的,而是你不会聊。聊天的重点也不在于聊什么,而在于怎么聊。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有的人就能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而有的人却讲得乏味无趣,令人厌倦。

这是由一个人对待聊天的态度决定的。要用一种发现的眼光和好奇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事物不要退去你的好奇心,然后,将你的观点大方地与别人分享。

冷读法则

39.聊天时要学会冷读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冷读术亦有人们熟知的读心术的意味。因为要从第一印象中看透别人的心思,理解对方想要什么,想聊什么,从而打开与他人交流的第一道大门。

这是一种很高超的谈话技巧,既能让你避免“查户口”式的聊天方式带来的讨厌感,也能打开聊天对象的内心,营造积极的谈话氛围。

冷场法则

40.破除沉默法则。在聊天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聊着聊着就突然沉默的情况。

有时是一方,有时是双方共同沉默。有时是话题谈完,一时没找到新的话题。有时是正常的聊天却因为外来事项的打扰而中断,然后,就很难找回刚才的感觉。

比如,你正在与朋友聊天,对方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这时朋友不再说话,而是埋头思考短信中的内容,你们之间的聊天氛围就会变成突如其来的尴尬与沉默。你可以保持沉默的状态,让对方安静地处理短信问题。不过,你们的聊天氛围可能也会就此消沉下去,或者有一方变得心不在焉。

正确的做法是,稍等一分钟就主动询问对方:“怎么了?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如果对方说:“哦,没什么。”但是,他仍然无法将心思回归到你们之前的聊天中。那么,他一定是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了。 这时你可以说:“如果有什么事情,你完全可以和我说。我非常乐意帮忙,而且守口如瓶。”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隐私问题,对方通常会愿意与你分享。但如果对方执意地缄默,那就不要再追问下去了。此时,最佳的处理策略是,结束聊天,给他处理问题的空间。

“第三者”法则

41.通过“第三者”打开聊天的局面。如果你正跟一个人聊天,却发现实在没有什么可聊的,可以找一个彼此熟悉的“第三者”作为话题,打开聊天的局面。也就是说,为你和他之间的话题主动加入第三方元素,搞活聊天的气氛,找到新的话题,进而掌控局面,避免冷场。

比如,你可以说:“喂,你听说了吗?咱们大学同学某某开了一家外贸公司,生意做得特别大,都上新闻了。”然后,对方就能接过这个话题:“真的吗?上学时期他就开始做各种兼职,经常参加校外活动。这些锻炼可都是积累呀!”“是呀!还有那个某某,听说混到了华尔街……”

如果顺利的话,你就会发现你们之间的话题越聊越广,聊到大学的生活,聊到那些记忆深刻的人,有趣的话题就这样展开了。

使用“第三者”话题法则有一个务必谨记的前提:永远不要在背后说另一个人的坏话。糗事、趣事可以聊,但一定不能抹黑任何一个人。因为你无法保证自己的话会不会被添油加醋地传播出去——这对你的形象是致命的打击。

快乐法则

42.聊天是为了创造快乐,所以要躲开“垃圾人”。大多数时候,我们聊天是为了愉悦心情,让自己,也让对方感到快乐。

但生活中却有很多“垃圾人”,他们浑身充斥着负面情绪:抱怨、消极、悲观、焦虑、怨恨、不友好……自己遇到了一点儿问题,就好像全世界都在与他们作对。他们就像行走的垃圾箱,迫切需要找人倾倒。一旦有倒霉蛋接纳,他们就会把身上所有的垃圾转移出去,自己则高高兴兴地继续用“负能量”感染下一个人。

遇到这种人,要么迅速地躲开,要么用尽全力地转移话题,把焦点转移到快乐的事情上来。总之,不要顺着对方的思路走。否则,你很快将会被对方的负面情绪感染,变成另一个“垃圾人”。

(花时间整理的课件内容,如果你看了觉得有用,可以关注,后期会更续。也谢谢你的支持与赋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