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你为何如此贪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5107258/e71ab09a117f8e6d.jpg)
一、
《西游记》第一百回,唐僧师徒千辛万苦来到玉真观,拜见如来,取得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功德圆满。
如来佛祖对取经五人团队论功封神:
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
封孙悟空为“斗战胜佛”
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
封沙悟净为“八部金身罗汉菩萨”
封白龙马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唐僧和孙悟空功劳最大,封为“佛”无可厚非。沙僧和白龙马主做后勤,功劳低一些,封为“菩萨”也不亏,仅比“佛”低一等。
再看猪八戒,“净坛使者”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等级的神呢?
净,其实就是干净。坛,就是祭坛。净坛,也就是把祭坛打扫干净。
换言之,“净坛使者”就是打扫佛坛的专员。
信众到佛坛拜祭,通常会送上很多供品,但神佛吃不完,时间长了也会变质变坏,怎么办?总得有人去处理,那就让猪八戒去吃光它吧,这就叫净坛。
据说“净坛使者”也是“菩萨”的等级,但怎么看怎么不对劲,颇有当年孙悟空被糊弄做“弼马温”的感觉。
猪八戒怎么说也是二师兄,法力虽然比不上孙悟空,但好歹也会三十六变,打打小怪喽啰、女妖精什么的也是绝不含糊的。
但最终却只混了个高级清洁工,难怪猪八戒当场要和如来翻脸,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
如来封八戒时就评价他“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后来又形容八戒“口壮身慵,食肠宽大”,就是说你这只猪,贪玩好色,好吃懒做,典型的“六根未净”,能给你留个品级已经优待了。
二、
被体制的最高权威评价为“贪玩好色,好吃懒做”,又被封了个虚头巴脑的“净坛使者”,小说中虽然没细写,但猪八戒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贪玩好色,好吃懒做”却也真是猪八戒的特点,他也真没法反驳。
但先别忙着批判猪八戒自己不争气,事实上,处在他的位置,确实也不容易。
试问,谁不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猪八戒也是有上进心的好吧?取经路上他也没少卖力表现,抢着去打怪,也打死过不少有头有脸的妖精,虽然多是能力较弱的小妖王、女妖精,但其实也打死过一只豹子精大王的,还帮过救过几次大师兄,还曾被孙悟空赞过“好样的!”。
这成绩也算拿得出手的。
当然,猪八戒也使过坏主意。
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猪八戒就多次出言挑拨孙悟空与唐僧,最终促成唐僧赶走孙悟空。
谁都知道猪八戒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孙悟空跑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做大师兄。可惜最终孙悟空还是王者回归,猪八戒结果还是里外不是人。
挑拨是非,离间他人,手段虽不光彩,但这也正好说明,猪八戒也想当大师兄的,在团队中,他也有上进心的,并不一直是个满身毛病的油腻份子。
但猪八戒身处的实际环境并不允许他出头。他是罪犯天条的天蓬元帅,想当团队领导,门都没有;观音还安排齐天大圣做他大师兄,注定了他千年老二的悲剧。
猪八戒上升的通道可谓被彻底堵死了。
然而,上帝一边把窗关上,一边还不忘顺带打开地下室的门口。
是的,猪八戒在团队中想上升是不可能的,但很不巧,下滑的通道却随时为他打开。
不是吗?
猪八戒其实也不算犯过什么大错,“贪玩好色,好吃懒做”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行为不端罢了。结果最后,如来佛祖居然硬是以此为由,卡住指标不让猪八戒当“菩萨”。
应了那句话,时代抛弃你,连招呼也不会给你打一声。
三、
职场中难免会有人陷入“猪八戒”式的危机。
但猪八戒式的人物,通常也有自知之明的。
他知道,要像唐僧一样当领导是痴心妄想;要像悟空一样当骨干精英,又没那个本事;可要他像沙僧甚至像白龙马那样的“年轻人”似的一样“做牛做马”,似乎嘛又不甘心。
好歹也是“二师兄”嘛。
通常,“猪八戒”们都会有一定资历,可能还人到中年,但偏偏就是没资格被提拔,也许争取过,努力过,最后结果通常不如理想,也许自以为自己该争取一点什么虚妄的“地位”感,就像那个二师兄名号什么的。
因此,一些职场“猪八戒”就会慢慢蜕变成“老油条”,口头禅是“你们年轻人啊,就该多吃点苦,想当年我什么什么”,对着新人喜欢“好为人师”,总是标榜自己的有多重要,但实际工作时就耍得一手好“太极”。
另一些猪八戒直接就自暴自弃,反正没前途,混一天是一天,死猪不怕开水烫。
于是乎,许多这样的职场“猪八戒”就自然地开始“油腻”起来了,各种贪玩、好吃懒做的毛病就渐渐养成了。
本来好色也算一个,但现实中油腻的猪八戒式中年人似乎没这个市场,想好色也没门。
为什么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特别容易被诸如“贪玩好色,好吃懒做”这类猪八戒式的欲望所控制呢?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曾经就分享过一个类似的扎心问题:
问:为什么人到中年,很少有身材苗条的?
答:因为在各种求而不得的世俗欲望中,唯有食欲的实现是最容易的。
我似乎能理解猪八戒为何会如此贪吃……
四、
职场中,“猪八戒”式的危机确实很可怕,而更为残酷的是,上升的永远也只是个别少数,别管他人是因为优秀还是因为时机有利,事实上,大多数人都终会不同程度地遇上“猪八戒”式的困局。
陷入“猪八戒”困境的人通常都会渐感迷惑,甚至怀疑人生。
或者就是想不开,为什么往上爬的就不能是我呢?
嗯,这大概就是职场失意者的“天问”了吧?
其实,人到中年,突然停滞不前,特别是顿感进入与猪八戒一样的困境,这种感觉真的不会好。
究其原因,除了综合实力欠缺和所谓的“时不与我”外,主要还是因为困惑太多了,说直白点就是想得太多,钻牛角了。
孔子说“四十不惑”。对这句话的解释有很多版本。
不过,我却最喜欢高晓松那调侃式的诠释,他说:
没到四十岁的时候,以为“四十不惑”的意思是到了四十岁就想明白了,之前不懂得就懂了。等到了四十岁后,发现“不惑”的意思是不明白的事情就不想明白了。
是的,到了四十岁还想不透的事情,就不要太执着了吧。
五、
其实,油腻和堕落也不该是“猪八戒”们的唯一出路。
假如你认定是公司的机制埋没了你这人才,实在不必呼天抢地,另谋高就就可以了。
假如你选择留下,事实上你也就等于承认公司对于你的价值所在,起码对于现在你的状况,一定是不亏的。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留下,那当好猪八戒的位置又何妨?
哪怕实在是无法破局,承认自己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一方面接受这种工作待遇,一方面又油腻应付敷衍了事,这其实真不是在糊弄谁,恶心谁,这恰恰是在恶心自己,在嘲笑自己儿戏地行使人生的选择权。
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是幻想自己占了便宜,以为自己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公司斗其乐无穷,很可悲,其实他一直都只是在与自己的欲望在斗,与自己虚无又无谓的面子在斗。
六、
对于《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封神事件,黑白先生作过这样的评论:
唐僧是一种坚凝精神,孙悟空是一种打破的力量,沙僧是兢兢业业的品格,唯有猪八戒是一种欲望,所以他成不了佛。
是的,沉溺于欲望之中的人,不仅在职场中,在生活中也同样无法突破“猪八戒”式的困局。
学会尊重自己的选择,做好自己的选择,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不会永远是那个贪吃的“猪八戒”。
![](https://img.haomeiwen.com/i5107258/b22fde7f5abe38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