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仪有约人民广场想法

一夜之间父母双双自尽,26岁小伙悲痛欲绝,生命进入倒计时,怎么了

2021-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尘禅语

        (文/红尘禅语)

01.

生活有很多美好:

阳光,雨露,鸟语,花香,美景,天伦之乐……

生活有很多无奈:

天灾,人祸,希望,绝望……

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人类是那么渺小、脆弱。

生老病死,都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

面对它们,有人选择坦然面对,顽强不屈,迎接生活和命运的挑战;有人选择做逃兵……孰是孰非?不忍过多评论,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有它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

一夜之间痛失双亲的小伙子的小伙子

冯细安,26岁,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长沙某设计院工作。

一天,他突然咳嗽、乏力,还似乎发烧。

年轻人,自我保健意识差,以为自己只是偶感风寒,撑一撑就能挺过去的。

谁知,过了几天,病情加重,喘,呼吸急促而困难。

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老父亲听到医生的诊断,一声叹息,很绝望,又不能把真实的病情告诉在家带孙子的冯细安老妈。

父亲在医院日夜守候儿子20多天,儿子的并却越来越严重。

后来,老父亲说回家取点东西,结果,一去不复返。

老母亲一直没来医院,老父亲在陪伴自己20多天后,也一去不复返。

冯细安一遍遍拨打父母的电话,无人接听!

问媳妇儿:

“老爸老妈还好吗?怎么不来医院?家里一切还好吧?”

面对冯细安的追问,媳妇儿(或来医院探望他的亲友)支支吾吾。

冯细安心生疑虑和不安,但自己躺在床上,在接受治疗,起不来,也不去,他只能无力的一声声叹息。

02

在冯细安的老家,他父母的住处,亲友们正在操办丧事,灵堂上,并排摆放着冯细安父母的遗像,室内很安静,除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人觉得有点异样外,没有一个人哭泣。

是子女不孝顺?非也。

事情的是这样的:

在冯细安的身上,父母还生过两个孩子,一个在1岁时病故,另一个,也在2岁夭折了,冯细安是父母唯一抚养长大的独生子。

26岁的他,两年前结婚生子,事业发展的很好,也攒了些钱,准备在长沙买房,然后,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

一切蓝图已经描绘出来了,却没想到,他自己竟身患癌症晚期。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又卧病在床,妻子陪护在侧,自然无法脱身回来操办丧事,所以,就出现了上面说的情形。

从朋友圈偶然得知父母相继自尽消息的冯细安:

03.

那么,问题来了,冯细安父母为何会同时办丧事呢?

据邻居讲:

冯细安母亲是投湖自尽的。

出事那天上午,冯细安母亲将孙子托付给邻居照看,自己拿着镰刀和袋子,说是去后山割草,结果,一去不复返。

晚上,邻居见她没去自己家接孙子回去,觉得不对劲。就发动大家帮忙上山找人,结果,在湖边,发现了冯细安母亲从家里出来是带的镰刀和袋子。

等人们从水中捞起冯母时,她早已没了生命体征。

人们没敢把一噩耗告诉冯细安父亲,只打电话告诉他回家。

后来,亲友接到冯细安父亲打的电话,说晚上不回去了。之后,就再无消息了。

后来,人们在冯细安母亲自尽的湖边不远处,看到冯细安父亲的手机、衣物,在湖中,人们又发现了冯细安父亲的尸体。

村民猜想,可能是冯母溺亡被打捞上来之后,冯细安父亲在村口听到了噩耗,进而选择离老婆落水地附近“同归于尽”。

得知父母相继离世消息的冯细安,不再说话,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淌。

他不再接受治疗,坚决要求出院,要回老家去灵堂见父母最后一面。

夫妻相拥而泣:

这一家人的境遇,凄凄惨惨。

冯细安的得的是肺癌晚期,有一叶肺子,已经被癌细胞包裹的严严实实了……

生命对于他,也已经进入倒计时。

但是,一想到妻子和刚刚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儿子,冯细安就泪如雨下,他才26岁,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可是,他却无缘再与这个世界相伴了,也看不到儿子长大成人。

那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妻子,也将独自担负起养育他们儿子的重担。

冯细安依偎在妻子怀里,像一个无助的孩子:

点评:

命运,跟冯细安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她母亲是在听到他父亲告诉她自己真实病情后,精神崩溃,无法接受和面对又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

冯细安26岁,他母亲只有48岁,而他父亲,也才刚刚52岁,他的幼子,刚刚1岁。

一家人,在大好的年纪,却要以这样凄凉的方式阴阳两隔

烟火人间,几家欢喜几家愁!太惨了!

我思考:

如果冯细安能多关注自身健康,多点保健意识,不得如此重疾,他的父母也许不会崩溃自尽。

儿子的绝症,是压垮这对曾痛失过两个幼子的夫妻的最后一根稻草。

想对所有有缘耐心读文到此的文友说一句:

无论你是哪个年龄段人士,请爱惜自己的身体,多关注自身健康,照顾好自己。

因为,我们的生命,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开始,就不仅仅只属于我们自己了。

为了我们的父母和家人,请多关注自身健康!

请爱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