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2017-09-10  本文已影响24人  向璐LousanHeung

文|向璐

01

罗素说:不快乐的根源是自我过度关注。

我以前不懂,总觉得逃避自我可能创造更多不快乐。

然而,我忘了一件事——快乐这东西本身的【肤浅性】。

快乐怎敢与幸福、喜悦媲美?

快乐是肤浅的,它的本质就是外求,而喜悦、幸福是内求。通过关注外界而获得肤浅、短暂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想要快乐,那么就从外界寻找,除非想要的不单是快乐这么简单。

02

王菲是一个很自我的人,至少在外界看起来是这样。

她离过两次婚,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还跟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小鲜肉分了又合,公开热恋。

行迹离经叛道,社会的反面教材。

但是她很快乐,因为她虽然自我但并不关注自我。

自我与关注自我是两回事。一个很自我的人,同样也可以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只要,不那么在意他人的眼光,不为他人期许的目光和制定的规则所活。

外界觉得她自我,其实更多的是贬义词,因为没有满足到大众的期许:失足妇女,终日以泪洗面,活在道德负罪感中。

如果她真的遂了大众的愿,变成一个落魄、软弱的怨妇。

大众也未见得会更开心,大概又会反过来同情她了。

反正怎么做都不对。

03

得抑郁症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极度自我的人。

他们自卑又自恋,既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又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

两把火同时烧向自己,不抑郁才稀奇。

有人说,得抑郁症的很多都是天才。

然而,罗素这位伟大的英国哲学家却不是,他的一生长寿而快乐,更没耽误做大事,仍然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这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

他也迷失过。

他曾在《幸福之路》这本书里说:

“我生来并不幸福。那时候,我最喜欢听的圣歌是‘厌倦尘世,我肩头重负罪孽。’五岁时,我曾想到,如果我能够活到70岁,那我到现在才捱过我全部生命的是四分之一,我觉得面前漫长的无聊生涯简直难以忍受。青春时代,我厌恶生活,一度徘徊于自杀的边缘;而我之所以终于抑制了自尽的念头,只是因为想多学些数学。”

蔡康永也曾表示:我的灵魂有点太老了,我太早就闻够了衰老的气息,我只好倒过来活。

他们都是太早看透人生的人。

幸运的是,罗素渐渐意识到:对自我的兴趣,不可能导致进取性的活动。

于是他从自我的关心中抽身出来,而一天天集中在外界的注意,反而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04

徐静蕾年轻的时候也是极度自我的。

那时候她写的博客,虽然获得了新浪第一女博主的光荣头衔,然而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都是灰暗的,并不比现在的她快乐。

后来她关了博客,原因不明。大概也是不愿再散播这种“负能量”。

不再写博客的她做起了女导演,从“心灵的大门”毅然“走出去。”

我们也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和举止的轻松渐渐多了起来。

为什么呢?

因为写博客是女文青,自然更关注自我。

而做导演,则要跟外界有更多联结。

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

这正是应了罗素所说的:

“有一些人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中而无可救药的,对于他们,外界的纪律确是一条引向幸福的路。”

05

我以前,就是罗素所说的“那些人”。

极度关注自我,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所有人都不懂我,后来得了抑郁症。

恶性循环,更是要把自己关起来。害怕出门,害怕见人。

当时最痴迷的便是wyman的一句歌词:

“若没有事  我便不见人  外面世事  我全不过问  放任  是我的责任

  现实太闷  到梦境旅行  捏造故事  引述不过分  过分  是你们太认真”

因为过度关注自我,我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事物。生命无法感动,能量不能流动。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由于得到了一些想要的东西,消除了一大部分欲望,并与外界加深了联结的一部分原因,才渐渐变得快乐一些。

现在,我只有在内心平静的时候才会选择创作,我的任何一个作品都不会在焦虑、竞争、压力的情境之下孕育诞生,因为我无法在那样的环境进行创作。

我也希望每当我回看自己的作品时,那种经历是亲切愉快的,我不希望回想起来连自己都有深深的厌恶感。

06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过度关注自我,又极度认真他人眼光。

该学习像王菲一样,做一个自我的人,却又不为自我而忧恼。

轻轻松松,掠过世间无限尘。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