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箱小女子 幸福人生

女网红公开被家暴视频:“别装了,站起来”

2019-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槽值

每年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也正是昨天,一条关于“家暴”的长微博引爆热搜。

Papi酱旗下公司的仿妆博主宇芽,发文控诉前男友的家暴行为。

“我不想再沉默” / 微博@宇芽YUYAMIKA

反对家暴,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但它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宇芽,重庆90后女孩,也是一名仿妆博主(利用化妆术,将自己扮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

她曾凭蒙娜丽莎的仿妆,在网络上小有名气。

宇芽仿妆蒙娜丽莎,火爆海内外

据宇芽爆料,她在一次合作中,与沱沱(前男友)结识。

44岁,离过3次婚,工作暂无,收入不稳定。“那时的我,被他营造出的“才华”吸引了。”

微博上,他喜欢美术、摄影,对艺术有了解,似乎集齐了所有美好的品质。

谈吐之中,沱沱多次强调:绝对不打女人。

今年4月,沱沱单独约见一位女性朋友。

宇芽质问他。换回的,是连续十几下的掌掴。

这之后,沱沱会在很小的事情中大发雷霆,狠扇宇芽耳光。

每次被家暴后,宇芽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恢复。

作为一名仿妆博主,毁坏脸,严重影响了工作。

第4次家暴,宇芽逃入电梯,被活生生拖拽出来。

拖到房屋后,他对宇芽进行殴打、掐脖子、抓着头往墙上撞,用污言秽语反复凌辱。

宇芽用尽力气嘶吼,却没等来救援。

第5次家暴,距离上一次只有10天。

宇芽感觉,自己的尾椎受到压迫,整条腿几乎失去知觉。

沱沱继续暴行,对宇芽进行踢打,用穿鞋的脚踩在她脸上,说:

“别装了,站起来”。

等他意识到自己下手重了,才叫来学生,把宇芽带走。

为了掩盖暴行,他特意将她拖到床上,换上一条干净的裙子——可是穿反了。

沱沱告诉她:有本事就去告。“没有证据,你告不赢的。”

迟疑许久,宇芽终于决定,将所有的事情公诸于众。

她说,恋爱期间,沱沱经常对她进行洗脑,灌输三观。

加上宇芽自己本身不爱社交,无形之中被他精神控制。

没有固定收入,就打着“没有购物账号”的名义,让宇芽给他买东西。

也经常性让她打钱——哪怕宇芽卡里仅剩200元。

沱沱前妻,同样有被家暴的经历,甚至在怀孕之时,被他狠踹。

沱沱曾在微博中写:家暴就是男人被逼的,全是女人的下作。

宇芽曝出消息后,沱沱更新了3条微博。

晒美食、晒宠物,并未对此事件进行回应。

目前,警方已经展开调查,并核实相关信息。

如果宇芽爆料的事件属实,不禁让人疑惑:

为什么沱沱可以连骗几位女性,多次实施暴力,毫无忌惮;

为什么宇芽要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

是时候更加深入地理解家暴了。

情侣间许多暴力行为,不属于“家暴”范畴

我们习惯于将亲密的伴侣视为家人。

但你可能不知道,严格来说,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情侣间的伤害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对“家暴”的概念进行定义: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附则第三十七条又做了补充: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也就是说,同居伴侣之间如果存在暴力行为,可纳入家暴范畴。

并不是所有处于恋爱关系时发生的侵害,都可以概括为家暴。

那些暴戾的行径,有另外一个名字:“故意伤害”。

北京市某检察院检察官解释:

“我国刑法上没有家庭暴力这个罪名,家庭暴力是对一系列行为的概括性总称,这种施暴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侵害,也包括精神上的侵害,其内涵要比故意伤害行为宽泛。

故意伤害是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家庭暴力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是可以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给予刑事处罚的。”

针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处罚 @央视新闻评论

恋爱关系中的故意伤害,许多时候和家庭暴力一样,隐蔽性高,证据难以获取,也不在《反家暴法》的保护范围内。

但这绝不代表披上“爱”的外衣后,罪行就能逃避法律约束。

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所以当遭到伤害时,人们拥有的,除了勇敢反抗的思想之外,还有更强大的武器。

受害者的恐惧,无人知晓

宇芽曝出被家暴之后,网上除了有同情和震惊,也有不信任。

将矛头指向受害者:“找这样的男的,她自己就没有什么问题。”

怀疑这是一场阴谋:“我爹一看这视频,说这是编的。”

反问既然有人打你,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

家暴这件事情,对于看客来说,或许只是一场围观。

但对于被施暴者来讲,其中的挣扎、煎熬,已经独自吞咽过很多遍。

在评论区,很多人自述着和宇芽一模一样的经历。

她们曾试图反抗,又败在“下一次再也不会了”的求饶里。

在本该美好的童年遭受暴力,看见最亲近的人被殴打虐待,留下一辈子的恨意。

看起来离奇,残忍到几乎不真实的画面,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上演。

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有24.7%的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

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60%是源于家暴。

而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之后,才最终下定决心,选择报警。

反复纠结,不敢声张。

被施暴者的困境,比想象中更糟糕。

TED演讲中,有类似经历的Leslie,深入剖析了被家暴者的心理。

在结婚前五天,她被丈夫勒住脖子,按住头狠狠地撞墙。被伤害之后,Leslie依然选择嫁给了他。

丈夫真诚地道歉,保证不会再犯。

结婚之后,丈夫口中的“意外”变成了常态。

每一次的原谅之后,仍然会产生新的暴力。

在丈夫的解释下,Leslie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虐待。

逃离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担心被报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即使鼓起勇气求助,舆论压力也同样没有放过她。

选择和施暴者结婚,难道不是她自己的错吗?

柴静曾经写下她被酒醉的小混混扑倒在街边路沿上的慌乱和恐惧。

“一个没当过弱者的人,不会体会到这种恐惧。”

那些没有被暴露的东西,或许正在黑暗里悄悄腐烂。

我们该如何自救

自救,从不是一句口号。

有些切切实实的事,是可以做,应该做,必须尽快做的。

正视:走出“受害者有罪论”

被家暴者常常伴随挥之不去的羞耻感,唯恐被知晓自己的遭遇。

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取而代之的,是责怪自己“哪里做错了”,或者干脆自认倒霉,觉得“命不好”。

这种“我有罪”的误区,甚至连受害者本身都未曾察觉。

作为被家暴的一方,需要时时警惕自己的心理活动。

尽管去感受伤害是痛苦的,承认爱错人让人不悦,但只有正视伤害,才可能走出心理创伤,重新振作。

反思:“平庸”不可耻,建立正常的婚恋关系

其实,很多施暴者早在“初见”之时就露出端倪。

或是像主播宇芽遭遇的家暴男一样,之前有“前科”,或是表现出过强的控制欲、情绪不稳定、价值观极端等。

但那时,要么理性的判断被一时好感所蒙蔽,要么这种特质干脆更吸引你。

后一种更值得警惕。

认清“与众不同”的风险

崇尚个性下,“与众不同”的人或许有其吸引力。但“不甘平庸”和“病态人格”是两回事。

别轻易暴露自己的软肋

比如社会经验少、过于单纯善良、与家人不和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对方利用你、控制你的机会。

情侣关系平等,没有谁救谁

如果你期待对方把你从生活的泥潭中“拯救”出来,你就给了对方“指引”你的机会;

反过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在“温暖”一个脱轨的可怜人,就等于给了对方无数次伤害你的机会。

自由,永远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向父母告知外出约会事宜,在一些人看来是“丢脸”的事。

但不得不说,如果能及时报备,很多伤害是可以降低甚至避免的。

这似乎剥夺了你的自由,但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

这不是在请求许可,而是在保护自身安全。

防备:制定安全计划,将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伴侣有暴力倾向,或有过施暴行为,在接触过程中,你必须有所防备。

第一,是事先制定一套应急预案:

设想如果暴力行为在此时此地发生,你该怎么办?

正当防卫要用到什么工具,放在哪里既隐蔽又方便拿到?

如果要保证迅速逃离,走哪条路?

是否随身携带通讯工具?是否确保能及时联系到可信任的人?

是否提前认识你的邻居、清洁人员、保安?危难时刻,他们是否能凭“脸熟”认出你并提供帮助?

这样的计划越细致越好。

第二,暴力不可避免时,降低伤害

尽可能缓和对方情绪,避免激怒对方导致暴力升级。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有必要,给施虐者想要的东西。

永远别站到“死角”上,即使被打也要给自己“留出路”。

远离有危险品的地方。比如有刀具的厨房、摆满花瓶的博古架等等。

解决:诉诸法律,是惩治施暴者的正路

千万不要因为施暴者的威胁,就不敢报警,或认为家务事他们不会管。

及时报案,并尽可能提供更多细节

尽可能详细地告诉警方发生了什么,并向其证明发生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保留报警记录,取得联系方式

在24小时内及时就医,保存好诊断记录等相关单据。

及时记录相关的伤害或财产损失

尽量获取任何证人的陈述,必要时可使用录音笔等设备。

再深的爱,也应该有坚决不可动摇的底线;再“有理”的教训,也不可用暴力表达。

没有人规定,你必须承受家暴的绝望与黑暗。

而每一次自我救赎,都会给无数其他有同样经历的人以勇气。

当更多人能正确认识家暴存在的真相,抵抗这股暴行的力量就会更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