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提高,就不要说你好好学习了
1.
成甲是一名景区设计咨询。
在工作了一些年以后,却跑去研究认知思维,去运营一个知识管理的公众号,最后写了一本知识管理的书。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好好学习》。
我今天想要和你分享的,并不是成甲老师的个人故事,而是关于学习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做好。
2.
01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有人却宣称依旧过不过不好这一生?
02 在海量的信息及时获取的时代,我们拼的是什么?
03 如何从知道转化为做到?
……
成甲老师说:其实很简单,他告诉我们:
001 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却没有把新旧知识连成一张知识网,最终长成一棵知识树。
002 在海量信息获取的年代,我们拼的并不是多大的多少,拼的是认知的深度。
003 从知道到做到,需要刻意练习,与多场景思维训练,最终打通我们体内的任督二脉。
每个牛人也曾经历过效率极其低下的阶段,作者成甲也不例外。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学习之后,他想是不是自己也能为他人做一些什么?于是就有了这一本书。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的拯救这个世界。
而且成甲真的去做了。
3.
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写过日记,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
理由很简单,因为发现似乎没什么用。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本叫做《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这本书。
书里有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
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与自己的行为做比较,持之以恒。
而大部分人一开始就想吃个胖子,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开始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每次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天写日记你就反思这一件事,等到这一个习惯形成以后,再去开始培养另外一个习惯。
方法很简单,但很多人往往就死在了坚持和贪婪上面。
4.
随着知识越来越多,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会发现体内好像有几股真气在互相冲撞,无法融合在一起。
好像感觉就差了点什么东西一样,非常不爽。
按理来说随着知识积累量的逐渐增加,我们应该是学识渊博啊。
但是我们的大脑不擅长记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擅长于把新知识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也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是不是特别的扎心?
过去的你是不是正是在不停地阅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画线,并且还“勤奋”地对重要的部分进行了摘抄。
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对,但是太原生态了。
硬是把书本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结果事倍功半。
5.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摘取原文片段,想一下作者讲了什么?谈一下你的理解,分析一下有什么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想一下你在生活中准备怎么去运用它们?
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你的行为。
而不是一味的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事实证明:普通人经过训练也能成为牛人,就看你敢不敢坚持下去了。
小飞侠:一个热爱写作与分享的人,当年学的是医药,现在在培训机构教书,总而言之:一个热衷于行动与自我提升的狂热者。
2018,我会跟大家拆解100本书籍,分析100个牛人的成长史。
这是我与你分享的第二本书——《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