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透事物的本质?

2017-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常识尝思

过去经常讲一句话说“能够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十年都看不懂一件事情的人注定是两种命运”,可是一直找不到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种能力,然后就想到“思考”这个词,一细想也不对,“思考”有时更像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个人的状态,有时“思考”也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情。

直到昨天才找到一个精确的词来形容这种能力,就是“格物致知”,简单解释一下:

格物:就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探索事物的终极原理;

致知:就是将已经通过格物获得的知识向外推,触类旁通,渐次由一事一物背后的终极原理而掌握万事万物的终极规律,达到一种近乎无所不知的境界。

朱熹将格物比作吃果子,先剥削果皮,再吃掉果肉,最后把中间的果核咬破,这才能晓得这只果子的全部味道。如果只吃掉果肉,却没有咬破果核,这就不能算作对这只果子有了完整的认知。

举个栗子:

假如你要格一个“竹子”。

首先你要将竹子的“表里精粗”做出细分,“表”这部分又可以做很多细分,诸如颜色、质地等等。单以颜色论,竹子为什么是绿色?因为它的表皮吸收了其他可见光而反射了绿光,而绿光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这种波长的光经由我们的视网膜,被大脑解读成绿色,所以颜色只是表象,它的本质其实是距离......

看到了没有,只将竹子的表里精粗细细研究一番的话,就可以感受到天理造物的工巧,然后不必急于求成,在身边的每件事上细细用功,细细寻思,水到自然渠成。

但是格物致知的意义并不在于深入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相,而在于从身边细微的事物开始,认识到他们所蕴含的道理,然后触类旁通,推而广之,认识到那个终极的天理。

所以既然每一细微的事物都蕴含有完整的天理,那么只要格一朵花或一片叶就足以认识全部的宇宙与人生了。但人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朱熹给出的方法论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日积月累,触类旁通,最后由量变而质变,豁然开朗。

当不断练习格物致知的能力后,将可以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篇文章里到一个词叫“精致的利益主义者”,有一个人物形象就是《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一般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他:钻营、势力、冷酷、巧取豪夺、忘恩负义,但同时,他又情商智商双高,目光通透,见识不凡。

从贾雨村所说的话可以出他是如何具备这种能力,“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当然“利己”这个东西是不值得推崇的。重点看到“格物致知”的意义和作用。再说到我们所生活的商业社会中,商业游戏归根到底就是赚钱游戏,一个人能不能在这个游戏中能否取胜,就在看他能不能够不断看透所有表象背后的原因,找到正确做事情的方法。

当然格物致知也不是只为了去玩商业游戏,也可以明心见性,提高自我的修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豁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