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15人  鼓冬

“人要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斗争”这是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主人公林震所说的话。如果斗争是指一种对立,一种现状难以顺从的决心,那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主人公林正与这部小说本身都处于不断的通过斗争去寻找正确的状态。

首先来谈谈这个小说的内容,小说主人公林震由于年轻有干劲与表现优秀,从学校调到了区委组织部。在组织部的工作中,他以“娜斯嘉式的生活方式”为指导,勇于去挑战权威,去揭发他心中所认定的错误。对于麻袋厂厂长王清泉的官僚主义作风,他坚持向上级韩常新与刘世吾反应,并且组织了自下而上的批评;对于韩常新与刘世吾凡事都选择拖延容忍的作风,他也敢于在大会时高声指出。林震是不自信的,但也是勇敢的。

林震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热情”。他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热情与孩子般美妙的幻想。林震的性格带有一种孩子般的倔强,他是很难被同化或是被改变的。这一特点,小说前半部分讲述他在学校生活时有提到。作为教师的,他仍然保持中学生的生活习惯,清晨练哑铃,夜晚记日记,这样的生活,曾被人预言不会持续太久,但您正确坚持下去,一直到他来到组织部也同样保持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他没有被不规律的成年生活同化。

教师生活给林震提供的是与曾经相似的校园环境,然而当来到组织部后,倔强的林震也在刘世吾的影响下,有过一次思想的动摇。

在接手王清泉的事件后,林震曾在与魏鹤鸣的交流中感受到事情的困难性。“他深深地埋眉头皱起来,他发现他的工作第一步就有重重困难,但他也受到一种刺激甚至激励”可见此时的林症对困难的态度是迎难而上坚决斗争,甚至产生了困难而激发出的挑战的快感。这样坚决的林震却在后来与刘世吾在交谈中第一次对自己那神圣的娜斯嘉式“对坏事绝不容忍”的价值观产生了疑惑。刘世吾的“条件成熟论”本质上只是对缺点的容忍,对现状的满足。可当林震发现他所见的丧失都秉持着这一套理论,是它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更加惶惑了”。其实从文中不难看出,刘世吾虽然与热忱的林震完全相反,但他也具有反抗精神的认同感。与韩常新认为“娜斯嘉式”的英雄是荒唐的不同,刘世吾认为娜斯嘉是可贵,可爱,却虚妄的。他认同那种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存在,却不赞同他能发挥作用。刘世吾闫梦想小说中的单纯美好透明的生活,却又安于现状,仍然圆滑的去处理现实生活。如果说林震是热情的抵抗者,那么牛,刘世吾就是消极的包容者。

王蒙原定的小说名为“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后被秦兆阳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不论哪一个标题,两者都有两个共同主题,即“组织部”与林震。因此小说并不是单单再说林震个人的成长,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与官僚主义相斗争的青年。当然不仅仅是官僚主义,整个组织部与麻袋厂都存在许多值得批判的地方。包括主人公林震,即使为正面形象,但也同时具备了缺陷,这也是小说,想表达的另一个关键,即人物与事件的复杂性。

总的来看这部作品本身,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先后受到了毛泽东的大力赞赏与众人的批判。

毛泽东曾五逃《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他对这篇小说的保护与欣赏除了对“双百”方针的提倡外,还有小说中反官僚主义的内容。毛泽东认为王蒙很好的塑造了刘世吾官僚主义的形象将反面人物生动的表现出来。但同时毛泽东也指出了王蒙对正面人物林震写的不够坚强有力感到不满足。这一点从王蒙自己的《林震及其他》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林震这一人物的刻画是有反思的。“谈到教育青年作者必须惭愧的说,他并没有全面地向青年指点前进的道路,由于不全面林震这一形象,还有被误认为 模范 榜样 的危险”。显然王萌最初就没有想过要将林正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所以林震会软弱,会犹豫并不刚愎。

从1957年开始,香花与毒草的批判方式出现,并成为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时期的潮流。人们对文艺的批判呈现出非此即彼的态势。如此文学批判的形式相似,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大多是以黑白脸的形象展现。在许多人的逻辑下,正面人物就必须是作者狂热歌颂,极力提倡的。然而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出现就像是一次对现状的冲击。他仍然坚持人物在生活中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认识、情感也将是多方面的。作品中的林震,他也会动摇,也会胆怯,他充满着理想主义幻想。这可能不是大众所提倡的性格,但却是大众都具备的性格。正是因为这些人性的缺陷的存在,才使得林正更像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情感寄托。王蒙在《林震及其它》中有检讨自己没有对主人公标明“此正面人物未经保险,读者慎勿轻易效仿”的标签,但是对于塑造人物复杂性这一点他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的。

这部小说当时被许多人视为“毒草”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所描写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区委,并且揭露了官僚主义的灰尘。还有修改稿中林震与赵慧文含糊不清的感情。对此,王蒙给出的回应大多想表明是由于编辑后期对他《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的修改造成的。对于许多对王蒙的批判,毛泽东选择了对王蒙进行保护,并认为这是与双百方针唱反调。然而尽管毛泽东一再对王蒙伸出援手,五谈《组织部》,人们内心对小说的看法仍然难以变更,这也是在后来王蒙被打为右派的一大原因。

通过这篇小说,“娜斯嘉式生活方式”出现多次。然而娜斯嘉与林震不同,她是完美的、神圣的、是众人的精神寄托。而林震却只是个青年工作者,它和现代社会中的很多青年一样。以他为代表的这群青年们他们热情、反抗不公、疾恶如仇。他们也同样具有常人的缺点,或是缺乏现实观念或是胆怯懦弱。可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软弱,却敢仇视是黑暗;他们幼稚,却不断探索成熟。就像王蒙想要传达给大家的那个观念,人是复杂的。因为复杂,我们才存有前进的空间;因为复杂,我们才有寻找正确的勇气;因为复杂,我们才能被称为一个鲜活的人类。林震不是娜斯嘉,但他仍能成为现代人学习的方向。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历时这么多年后仍具有现实讨论意义的体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