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堂美术课
谈不上非常热爱绘画,况且自己的绘画水平还仅仅停留在小学四年级的水平,而且还是素描,但我不反感绘画这件事情,心中也隐隐的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够亲手为自己的回忆录中每一篇故事,插入一到两张自己的手绘作品。
或许是因为当年教育体制培育目的不同的原因(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也没有过多改变),记忆里,从小学四年级以后,我所在的小学课程表中就取消了美术这堂课,本来在前两年美术课上,慢慢培养起来的绘画兴趣,一下子又被深深的埋藏了起来。
记得那时的美术课是最开始的一周两节,到后来的一周一节,最后直接为了追求应试教育,把所有素质教育类的音乐、美术等课程都取消了,只留了体育课。
印象里已经不记得美术老师长什么样子了,只知道是一位年龄快退休的女老师,虽然快退休了,但她对学生的要求一点没有丝毫减少的意思。印象最深的一次绘画课的内容是素描课本上的照片,这张照片里面只有几样东西:一个小水缸、一个盘子、三个苹果、一张桌布;桌布上面放着小水缸,盘子则放在小水缸的侧前方,盘子里放着两个一前一后的苹果。
之所以对这次绘画课印象深不是因为在绘画课上老师讲了什么,而是老师把这个照片作为了绘画课的期末考试题,考试的题目就是对这张照片进行素描。那时,每位同学都会发一本绘画本,就是里面全部是空白纸张,大概有A4纸大小。
那堂课上,同学们都拿起2B铅笔,埋着头,聚精会神的在白纸上飞舞着线条,整个教室已然只听到铅笔在纸面上摩擦的沙沙声。除了作为考试课外,后来莫名其妙发生的事情,是最让我怀念,也是为什么在开头讲的愿望的直接导火索。
当时我非常认真的一笔一划的勾勒着小水缸的线条,并小心翼翼的来回涂抹着苹果在盘子上折射出的阴影,因为有且只有这一次,内心忽然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想法,找到一个绘画能手,然后模仿他的样子和感觉,并沉浸在其中作画。
我想象着自己就是闵敏(具体介绍详见个人文集《品味回忆》里面的一篇文章《会说话的闵敏》),把身板向前挺了挺,想象着手上拿着他经常使用的铅笔,眼睛在素描图片和画本上不停的上下切换,在雪白的纸面上慢慢的勾勒出一个个图形的轮廓,然后进行结构填充,阴影描绘……
那时间犹如上了快速发条的心电图,每一分每一秒都伴随着手上的铅笔,欢快的在翩翩起舞,时而变化成节奏打击感强的街舞,时而又变化成舞姿柔美的芭蕾舞,稍不留神又演变成铿锵有力的拉丁独舞……
不过一堂课的时间,一幅黑白素描画就跃然在图画本上了。让我意外的是,这幅作为考试的作品,居然当年在全班拿了第一名!毕竟,这不仅是学期最后一堂,也是学生生涯中最后的一堂美术课,具体的分数不记得是95还是98分了,只记得这个第一名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走到了如今。
虽然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画本了,但她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回忆,更让我在内心深处保留了一点绘画艺术的星星火种,以至于无论在任何年龄段和地点,都有想实现把“星星之火”助燃成“燎原之势”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