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女大学生被性骚扰:背后是凋敝的农村
近日,南京大学在云南的彩云尖山的支教团在支教的过程中,出现了多起女队员被当地游民言语骚扰、行为骚扰、甚至偷拍和偷私人物品的行为,甚至有当地有游民将偷拍女大学生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
文=经典君 图=网络
南大女大学生云南支教却被村民性骚扰一事,引起网民震怒!人们不解的是:为何她们不远万里涉水千山送来善意,却被如此肆虐地践踏?
这件事看似不合人情,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还是有道理可循的。
一个贫穷的村庄,一群教育程度不高的村民,本来过得其乐融融。突然来了一群漂亮的女大学生,她们穿着名牌衣服,拿着苹果手机,谈着城里绚丽多彩的种种。
她们抱着拯救祖国花朵的责任而来,却让当地村民们看到了天与地的差别。这种冲击激起的,是男人们的好奇,和女人们的嫉妒。
这并不是农村人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任何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在巨大物质差距的冲击下很自然的心理反应。
当地县城镇雄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支教的小学所在地,极端落后。据之前去支教的南大学生回忆,到了那里如同把一个现代城市人放回到几十年前的中国。而我们现在已经是消费时代,那个村子里除了小卖部,没有其他店家。喝不到奶茶也看不到电影,除开手机,生活娱乐回退到几十年前。
计划生育在这里并起不到作用,家家户户都有很多小孩,最多的一户有9个。地贫,父母多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用较为落后的思想承担着众多小孩家庭教育的使命。
作为高原,这里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人均收入很低,日用品价格却比外界高。这是一个不太适合现代工业发展的地方,没有产业集聚效应,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技术和资本都处于劣势。贫穷使得教育发展困难,经费、师资、教学器具等等都是问题。
女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话题,拨动着外界人的心。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耀眼却无力,最有可能成为众人欺负的对象。而支教的女大学生,就是这样的处境。
这里,女生面临的安全风险会高于城市,因为地区经济→地区整体教育水平不够,法纪意识淡薄,坏人有了更多展现出坏人面的空间。
对于农村的光棍汉来讲,他们敢偷看支教女教师洗澡,却不敢对村东头老李家的女儿说半句秽言。因为假如那么做了,老李家本姓的壮丁们,会卸了光棍汉的双腿。
看似高高在上的支教女大学生,其实在农村完全是孤立无援的。遇到好人还好,假如遇到坏人,悲剧的概率很大。
但是网上把当地污蔑为一片蛮荒之地,好似当地到处是流氓,这也很过分。但是请你想明白其中的逻辑:是地理位置导致穷导致发展受限教育不足,而不是“这些人素质真差,所以他们穷”。回到八十年代,如果一个外国人到过中国后说:中国人不爱卫生随处吐痰,犯罪率高还很野蛮,所以他们活该穷;他们中有坏人,所以他们都是坏人。因果倒置以偏概全,徒生歧视而已。
4月9日,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说“现代化不能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是起来越萧条的乡村。要扭转这种不协调的情况,要采取常规的措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防止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农村凋敝”。
农村的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乡村里的中国》记录片,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村里的老树被连根拔起运往城市,一个村民愤愤地抱怨“这是挖大腿的肉贴在脸上”。中国的城乡关系在制度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就如同那位老农的话,损伤了乡村,“美丽”了城市。
农村一直以来在发展中落后于城市,而今天随着消费主义浪潮进入农村之后,农民在农村所得收入与其消费需求脱节,这也极大地造成了农村的心理失衡。
农村的教育也落后凋敝。“撤点并校”不仅使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大量减少、城镇巨型班级的出现,还导致农村孩子上学的路程变得更远、更难。
2018年7月10日,《绍兴晚报》刊发表题为“一个年级两名学生,‘麻雀学校’坚守在大山里”描述到,六年级尚有15名学生,四年级减少到7名学生,一年级就只剩下5名学生了,其中两名是本地孩子,3名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全校学生只有55人,且学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上灶完小的生源现状。
这种“空巢”现象,其实早成蔓延全省乃至全国的“通病”。安徽、山西、湖南、河北、甘肃、内蒙、吉林……诸多省份都存在该现象。人去楼空、村校凋敝,农村教育“空壳化”是当前的真实写照。
有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天就有63所农村小学消失。以下是近10年中国农村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国家统计局已经无法查到2013年以后的数据)。
所以我们需要的建设和振兴凋敝的乡村,而不是因为一个性骚扰事件污名化农村社会。
之前曾去当地支教的大学生回忆:大多数当地人对我们充满尊敬,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自发地给我们送来粮食,被我们一一婉拒,你甚至会有种电视剧里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生活画面的错觉。乡镇赶集,村民知道我们是支教老师,价格绝不会因我们是外乡人而有欺诈。临走时,一位家长将煮熟的鸡蛋塞到我们手里,我们终于拒无可拒。
来源:365天读经典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