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的《扶轮问路》

2024-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菊花叶子
那拉提草原风景

昨天,我重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这本书我以前就曾经读过,但是在哪里读的,我实在记不清了。由于读的时间太久了,对书中的有些内容,我都有一些模糊了。

几天前,我买了一个电纸书,下载了史铁生的这本《我与地坛》。电纸书是墨水屏的,字也大,比看纸质版的书,眼睛舒服多了。

《我与地坛》这本书,有十二章的内容,最后一章就是这篇《扶轮问路》。读完了这篇,我感叹到史铁生一生就是坐在轮椅上奋斗的一生。

他二十一岁,在插队劳动时,由于身患疾病,导致两腿瘫痪。坐轮椅也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虽然这个事实很残酷,但是史铁生不得不接受这个致命的打击。

在这篇文章里他讲到,他坐在轮椅上已经是第三十三个年头了,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这是当初他自己也没想到的事情。

他用的第一个轮椅,是他的那个二十几位同学、朋友合资馈赠的。那时候,他的同学们都在插队,应该说是同学们的母亲们掏钱买了送给他的。这个轮椅凝聚了他的同学和朋友及其同学朋友母亲的心血,他用了很多年。摇着它去街道工厂干活,去公园地坛里读书,去知青办申请正式工作。

这个轮椅,是友谊的象征,是朋友们的鼓励和关怀。所以,他对此十分珍惜。最终,他把这个轮椅送给了一位更不容易的残疾哥们。

那个时候,他收获了几笔稿酬,买了一辆更利于远行的电动三轮车。当然这个电动三轮车经常走到半道上会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链子断了,轮胎扎了,轮胎和链子断了还好办,可以找人维修,但是电机坏了的话真不好办。那个时代,许多东西国内都没有卖的。

后来是《丑小鸭》杂志社给他送了一辆正规并且做工也比较精美的轮椅,全身是不锈钢的,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个金色的福字。这辆轮椅他母亲并没有看见,那时他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

在1983年的时候,他写的小说得了全国奖。这个轮椅当时是花了495块钱,《丑小鸭》杂志社帮他买的。这个轮椅扶手上面有一个福字,因为这个轮椅功能更好一些,所以说,就开启了史铁生走南闯北的历史。

他出去总是有许多的朋友帮忙。推着、背着或者是抬着他去看中国。先前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送他回了陕北,见了久别的青平湾。后来又有一个朋友接他去长春,还有王安忆等朋友推着他逛了淮海路。

说起这辆带有福字的轮椅的话,他还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人,那些人,他现在回忆的话,有的老了,有的已经过世了。大伙推着、抬着、背着他走南闯北。

如今他自己已经到了花甲之年,透析之后,连轮椅也摇不动了。最后一辆轮椅是他妻子花了几万元给他买的。这是他坐的最后一辆电动轮椅。

他坐着这俩轮椅,独自轻松地爬上了昆明湖畔的万寿山。坐在山上眺望远方,想起那园子里有过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想起那个又是雾霾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想起那些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墙跟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起曾经那些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他思绪万千。

如今他活了五十七年,都在干些什么?扶轮问路,扶轮问路啊!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慨。

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但是他终究厄住了命运的咽喉,在轮椅上创造了辉煌的人生,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